二十二日,停運兩天的汕頭出租車恢復運行,相隔千里的雲南大理客運司機罷運迅速平息,以往諱莫如深的群體性事件,如今成為社會焦點新聞,佔據各種媒體的顯著位置。繼突發事件報道放開之後,如此規模的群體事件報道“脫敏”受到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國際知名媒體爭相報道中國放寬負面報道。0 f q+ V% E) w- a2 r
1 m: s; t3 g1 u5.39.217.76過去一周來,接連發生的群體事件都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化解和處置。相關事件的及時報道和連續追蹤帶來的並不是過去假想中的社會恐慌和動蕩,相反,卻使激化的矛盾在輿論監督中得到了高效、令民眾滿意、合理合法的消解。中國正在日益重視發揮輿論監督對于化解社會矛盾的積極推手作用。 . j6 i0 Q/ W0 w
+ G7 B9 h* P O' X. y
經歷了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會的中國,在新聞開放和透明度上日漸形成更為自信和寬容的運作方式。中央高層親自部署,引導、落實官、民、媒體形成輿論監督的合力,為構築一個健康、完整的社會體系架起第三維。 : b8 h8 m5 R3 o n6 V* A+ k+ J# ^- z, J* i1 e6 Z( ]" `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領導人的親自推動下,新興媒體的監督正成為其中的一股特殊力量。這股力量在當前各種新聞事件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從新近的深圳林嘉祥事件、“周老虎”終獲緩刑,到此前的山西黑磚窯事件、東北倉儲糧失竊事件,民意監督的眼楮無處不在,匯聚成中國輿論監督的強大力量。 5.39.217.76- u- c% h8 l& _+ Y7 ^ a4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