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h: Y) B8 D1 J3 s( Q* c: V# ?克林頓與特朗普彈劾兩案,當事人都有同一種不忿:本人就是黨派之見受害者。特朗普在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六頁長信,這種感受躍然而出,「公然向民主開戰」這些字眼都用上了。至於克林頓,在2004年出版的自傳《我的人生/My Life》,用了不少篇幅提到一個人和一樁事。人是起訴他的特別檢察官斯塔爾,事就是國會對他啟動的彈劾程序。自傳裏說彈劾是「共和黨新右翼」所為,又說「倘若以水門案標準,我的案子根本毋須彈劾」(If the Watergate standard had been applied to my case, there would have been no impeachment)。至於黨派之見的具體實例,近兩個月共和黨大翻舊賬,支持特朗普的霍士電視台,播出1998年時任眾議院少數派領袖佩洛西在國會為克林頓辯護的一句,「今天共和黨多數派不是以公平來論斷總統,他們是以復仇彈劾總統」(Today the Republican majority is not judging the president with fairness, but impeaching him with a vengeance)。霍士的報道說,今昔對比之下,佩洛西講的是「非常不同的調子」。tvb now,tvbnow,bttvb3 _- N" U0 Z" A
結果如何選民皆是贏家 ) i" u+ p' G5 N5.39.217.76即使如此,兩黨還是遵從一條不成文規定:雖可攻擊政治對手,極少批判彈劾總統這一機制。周三在眾議院表決前的長篇辯論,民主共和巨炮盡出,各為其主,火花四濺。當中不少是黨派之見,有人揚出政績互比互轟,一邊全力咬着不放,一邊傾力踢走攻擊,可是絕少聽到對彈劾制度的不滿。這就是美國政治的根本,制度不可丟,這一點潛在共識,在兩黨辯論火併當中顯現無遺。專研美國總統制度的芝加哥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賀維爾(William Howell),從國會對總統的監察角度出發,認為如果一個總統行使權力而沒有監察,「美國就會有大麻煩」。賀維爾之前接受芝大校報訪問時,就說到「若果我們擔心我們民主的健康,就要小心一旦總統因為個人利益而行使權力之時,國會限制總統或訓斥總統的權力」。 6 w$ Z, |& v% h ; Z( U# i9 a( Q, A, @5.39.217.76這些限制或訓斥總統的權力,政治架構上源於國會。國會議員由選民一人一票直接選出,職是之故,監督國會議員是否有負眾望的,其實也是選民。這便是說,選民選出總統,同一時間,選民選出議員監察總統。這是講了幾十年的老掉牙民主機制,許是老生常談一些,卻是令到世界第一大國的總統規行矩步,生怕丟了烏紗的巨大壓力。眾議院周三通過彈劾,表面上球是去了參議院那一邊,但是只要細心再想,其實眾議院、參議院、白宮現在都有一個球。不論這場對決最後結果是勝是和是負,大贏家只有一個:美國選民。 - ~ d, c' O+ ? 3 b/ }5 B; ^! z: A* Q4 _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