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4 a: U2 e. ?5 I$ \ t7 Q換言之,對官方而言,網絡民族主義的可操作性相對較低。在微博已不是新鮮事的年代,如胡錫進等KOL帶風向的成效也是成疑。例如,他寫下「停止與NBA合作無需成為一種風潮。」後就有人留言指他是騎牆派。每位網民的言論份量趨於平等,也不是約談幾個帝吧出征的管理員就可以確保無人「出征」到海外。 ; [+ c( Y) j. e0 C6 ~! h9 b u# \; h6 U! @" Q5 W! i
最後,對比局限於國內的遊行,網絡民族主義更易挑動起與歐美國家在價值觀上的矛盾。以往,外國最多以「食花生」心態看中國的反日、反法遊行。如今,中國網民都懂「走出去」,到Facebook、IG留言。由於網絡很多時只是各自表述的場地,這次莫雷言論風波也就讓美國人發現原來「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 Kong!」在中國是等同「港獨」。網絡民族主義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規模放大價值觀上的差異,對比傳統民族主義,其產生如外國球迷入場「撐港」的場面,也不見得是官方所樂見。5.39.217.765 R0 n& y$ a/ J$ i% d" z,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