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t0 [- P& H& H 5 u, |% p+ P; _ K. m& G$ F時下流行討論近期很多集體行動可變性高、敏捷、如水。很多人已嘗試從社交媒體去理解其動員力。在分析社會運動的形成與發展,這些肯定是重要課題。但在如水的另一面,是上述大環境的變化。或者有人會覺得這個概念老套、過時,可是我們也很值得注意到,目前特區政府已處於崩潰/半崩潰狀態。它的道德力量衰弱,無法確定市民會按其標準來面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令它的武力部門難作決定,後果是模糊地帶不斷擴充。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特區政府領導們連公開接觸一般市民的膽量和能力都會進一步削弱。如此這般,談修補社會撕裂、重新開動團結社會各界的工作等,只會是聲音虛弱、內容空洞,形式上愈來愈多是單向溝通(例如發布新聞圖片或事先預製發表公開聲明的電視短片),難以扭轉局勢。. d' I+ v& k7 x6 N H& M
8 N& ~2 e4 P; s' [6 q0 \& z1 H" c! B: a8 \+ }& a% r* F* J
一個虛怯的政府能有何所為?大家不願意見到這樣的局面,可是不得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早作準備。tvb now,tvbnow,bttvb& f! o3 J" T* J1 g4 X
' N5 S' h( M5 s; q4 a Q
b% ^. |4 h+ O) y. R4 n; s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