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s* Q! s! |0 ?7 _9 G7 n( d& o ) i# P; [( |* E9 S. a) ^0 k$ V5.39.217.76美國社會學教授Eviatar Zerubavel寫過一本書《The Elephant in the Room》。英文諺語「房間裏的大象」指某種巨大到不可能被忽視的真相,卻常常被集體故意視若無睹。最耳熟能詳的故事是《皇帝的新衣》。作者將這種集體保持沉默的社會現象,稱之為合謀性沉默。* [8 h; u. ]4 b/ v
; D k. u8 f( t+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前天網上傳出2017年1月開始流亡的香港少女李倩怡的錄音談話。談話令人想到的就是:香港文明的淪落,也是香港人的「共業」。tvb now,tvbnow,bttvb- z4 I# `2 B! d' Q& v! y' x
+ _' G2 R0 h. U$ P' W李倩怡兩年前逃亡,媒體和香港民主派沒有關注;她前年8月發佈的一段錄音,也少見報道。直到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林榮基選擇逃亡,李倩怡的談話才廣為傳播。我們對她的肯定和關注都太遲了。 5 d) d8 A! Z$ q1 f% R6 ? 5 z- R# H7 T2 L8 f" ?" E4 t公仔箱論壇李倩怡說,「香港法治,不是由政府推《逃犯條例》的那一刻才開始被剝奪的。」旺角事件發生後,政府始終不肯成立調查委員會作調查,立法會有議員提出成立專責委員會調查也遭建制派否決,而政府就選些參與者掟磚的影片作為證據控以暴動罪,並由法庭作重判。從梁振英參選和上台後即出現黑社會介入的情況來推斷,政府堅決不肯調查就不能不使人懷疑:旺角事件會不會是一樁類似德國國會縱火案的事件?是否如美麗島事件那樣「未暴先鎮,鎮而後暴」?對政府和建制派否決調查的做法,輿論和民主派沒有深究,許多民主派忙不迭去劃清界線,一味譴責參與者的「暴力」。參與的年輕人遭到不成比例的判刑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關注;李倩怡、黃台仰、李東昇的逃亡也得不到一些民主派的諒解,反認為他們應該留港接受審判。政府的高壓,加上社會的冷漠,使年輕人絕望,導致抗爭運動式微,民主派的支持度急降。接下來,如李倩怡所說,「旺角大審之後,就是雨傘革命被審;肅清港獨之後,就到泛民。」「每次看輕中國對自己生存空間的威脅,都是令下一代不得不抗爭,同時又要承受自己當初不作為的後果。」5 w6 a5 J% e$ e/ H* x
tvb now,tvbnow,bttvb0 h, f2 g. ?) a, [9 U
香港社會過去正重複實踐德國尼莫拉牧師的反納粹懺悔文〈起初他們〉。這就是令人沉重的「共業」。 " g% F7 ?/ d% ^" |6 Y) _0 N6 l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Q, ]) b9 T" N/ b8 J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