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世道人生:思潮混亂的六十年代(李怡) - 李怡 [打印本頁]

作者: itsctsu    時間: 2019-4-25 10:55 AM     標題: 世道人生:思潮混亂的六十年代(李怡) - 李怡


/ M) c4 M- K8 `6 Q4 V
$ S3 L% ^( U, |0 u5 I. |5.39.217.76上世紀六十年代,左傾思潮席捲全球。中共發動文革前,1963年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在25萬群眾聚集中發表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把美國民權運動推向高峯。1968年法國學生運動,六七十萬人上街遊行,與警察激烈衝突,全法國近千萬工人罷工或停工。美國的反越戰運動洶湧澎湃,除了反對美國與越共交戰之外,更深層地揭發和批判被指為「軍工學(即軍事、工業、學術研究)綜合體」的社會結構,一些大學城市的商店櫥窗玻璃都被砸破。那時西方思潮的主流就是反建制,不是像現在香港這樣反對不合理的建制,而是反對西方的民主建制,認為是假民主,主要矛頭就是反美。日本學生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街頭抗爭,導致佔領東京大學校園,與警方爆發大衝突。/ l% z" x* }: [7 {! A0 }
tvb now,tvbnow,bttvb, P7 H$ `3 o+ I! `
我曾經深受其影響的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於1964年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說這是「頒發給西方作家和東方叛徒」的獎項。他在一次訪問中說,我們投票選出了甲去取代乙,但實際上我們是選出乙去取代乙。也就是說,在資產階級操控的選舉下,民主選舉是虛偽的換湯不換藥。5.39.217.76  e' ~1 S% T' y8 B' m$ a4 u
公仔箱論壇5 P" r/ c; y8 a5 m- X# _
1968年8月,蘇聯軍隊開進捷克,撲滅了布拉格之春的自由化運動。因此,西方的反建制、反資本主義的思潮,也摒棄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蘇聯侵捷,說明蘇聯已經背叛了馬克思主義。5.39.217.765 q+ y6 }3 a% g
5.39.217.76  B4 j  S; I& O7 ]" u+ I8 V
在既反美又反蘇的思潮下,西方左翼思潮選擇了反美帝反蘇修的毛澤東主義。在反蘇思潮中,西方部份左派傾向早年被史太林清除的托洛茨基的主張。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與毛澤東發動文革提出的「繼續革命」論,似乎有不謀而合之處。於是,毛主義也在西方左翼思潮流行。英國哲學家羅素,法國作家沙特,這些極具魅力的西方思想領袖,都在不同程度上反美反蘇和認同中共文革和毛主義。% h1 T) j* g! D* v

8 q% R: ~  m( M! D/ ~; c當然,後來局勢的發展,顯示文革的紅衞兵運動,跟西方的反建制社會運動,根本是兩回事。文革實質上是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以「運動群眾」的方式進行的權力鬥爭,是在專政體制中鞏固個人專斷權力的一場對社會的浩劫,而決不是群眾自發的反建制運動。但事態既未暴露,西方左翼當時也沒有人指出來。5.39.217.76- j" v# y0 W: [/ k0 k: o6 G
7 F: P" N$ O, C2 H1 h8 K
我那時候雖從妻子的際遇和感受中,稍稍了解一些中國的真相,開始對中共的體制產生懷疑,但腦子裏仍然深植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加上席捲全球的西方左翼思潮的衝擊,我在思想上傾向認同文革,傾向反美、反英因而也反港英殖民主義。而在工作上,我放棄出版軟性刊物,重回左派主流媒體的出版工作。這一改變,帶來歷時十年的思想混亂、矛盾、反覆,帶來認識上一點一點的轉變。轉變沒有時間的節點,沒有如十字路口的急轉彎,不是因為1970年那一次重擊,不是八九六四的突然,而是逐步的認識,逐步的放棄與重塑。
" ]: r, |0 x4 ^% v; y. _公仔箱論壇
: z- d( R' u( c- ^  p. z0 |8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李怡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