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now,tvbnow,bttvb" L7 w# r3 R9 W* O1 _8 V
公仔箱論壇/ I4 U2 s$ q y) w
1955年,大陸出版的戲劇評論刊物《戲劇報》的某一期,刊登一篇批判胡風份子、劇作家黃若海的文章,提到黃於1948年來香港時,與「漢奸、中美合作所特務李化」密切交往。李化就是我父親,是粵語片導演。自1948年從北平移居香港後,他一直靠攏中共,1949年組織華南影聯,他是發起人和骨幹,在成立大會致開幕詞。他的左派影人的面孔眾所周知。他常在家舉行學習小組會,他也對我說過,這是中共體制下的民主黨派——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的秘密學習小組,負責人是《文匯報》總編輯李子誦。由於父親是香港左派名人,因此這期《戲劇報》在香港發行時,「漢奸、中美合作所特務」這些字被塗黑了,但「李化」的名字還有,而且是同胡風份子勾連。大陸則仍然保留這個污名發行。 3 w- ?& p6 r- P% E$ s, l5.39.217.76: }2 X9 l* c, B, Q
那時我們出版社訂閱《戲劇報》。我的印象中,黃若海確是曾經密切在我家進出,因此就注意到這篇文章,也看到父親的名字。其後,不知甚麼人告訴父親被塗黑的是甚麼字,他大感挫傷。他向香港的左派組織查詢,得到一些安撫話。我也問過出版系統的左派領導人,回答是「香港版已經塗掉了。」「但內地版的還有。」「內地有內地的需要。」即是說,這不是香港工作者力所能及的。 ( c; e+ o, l/ b: Q/ _; z8 Gtvb now,tvbnow,bttvb 3 N! a0 v3 B, D0 `tvb now,tvbnow,bttvb抗戰期間,我們家在淪陷區生活,父親要謀生,免不了要同汪偽政權官員有來往。戰後我們家搬到北平,父親去東北接管電影院,相信參加過國民黨,否則後來怎麼會成為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成員呢?tvb now,tvbnow,bttvb& w0 g& x. Y, g6 y# {4 Q% X% s
' A+ R' q- u8 S2 L" a) h
1945年抗戰勝利前幾個月,我們在上海,父親突然接到一個訊息,說他以「重慶特務」的嫌疑即將有日偽軍警來抓他,於是他連夜逃離上海,而媽媽帶着姐姐和我也在次日乘漁船沿黃浦江逃往敵後的國民政府管治區。如果父親是「漢奸」,他何須逃難?! |* z0 N( X* w. }5 e( p
5 a# W. d# K. R至於中美合作所,那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同美國共同成立的軍事情報組織。父親說他沒有聽過這個組織的名稱。5.39.217.76) y9 S! ?( E: r# v9 j
公仔箱論壇+ H! D1 l! k( _: S% V# B) e
《戲劇報》在香港發行時把關於父親的「污名」形容詞塗黑,但在大陸則保留,這種內外有別的處理,是中共延續至今的傳統手法。即沒有固定的原則,一切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戲劇報》事件後,中共港澳工作的各級負責人照樣與父親聯絡,保持友好,中國新聞社社長還同父親一起去印尼,父親又到北京參加國慶。然而,生活在大陸的家人,則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6 B8 Y' _& ^& n: ?$ o% N2 P* W
- \- c) a( {$ R0 `5.39.217.76我姐姐那時在東北工學院冶金系就讀,據她後來說,《戲劇報》的事使她受查,而且從此在政治上不被信任。父親在北京有一妹一弟,在廣州有一弟,即我的姑姐和叔叔,北京的弟妹都是從中共革命聖地延安走出來、受到革命洗禮的高幹,他們按黨的指示跟父親保持不冷不熱的交往。我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妹,他們生活在上海,年紀還小,但到文革發生時,他們都高中或讀專科了,妹妹受革命影響,要跟爸爸劃清界線,令父親傷心。姑姐早逝,文革時北京的叔叔和廣州的叔叔、嬸嬸,都受到父親的「黑背景」牽連,而受審查以至批鬥。當然,所有通信都斷了,除了劃清界線的信。5.39.217.76: S: K' z$ B7 }# a0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