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世道人生:青年時的閱讀體驗(李怡) - 李怡
[打印本頁]
作者:
itsctsu
時間:
2019-4-10 10:19 AM
標題:
世道人生:青年時的閱讀體驗(李怡) - 李怡
f% |% k9 y: E; s% Q/ O& ^$ t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9 O! p0 A2 M' k* K% ~
幾年前蔡瀾寫亦舒,說她十幾歲的時候,「最愛流連在李怡的出版社『伴侶』,李怡引導她看《紅樓夢》,她一看數十次,背得滾瓜爛熟」,「另一輯李怡介紹給她看的書,是《魯迅全集》。」
% Q4 j B4 d8 x8 p2 b' W1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q- T% X4 E5 k, F; A& Z. Z1 S5.39.217.76
亦舒在伴侶出版社流連的時候,正是她在《明報》發表「女記者手記」不久。我不記得曾介紹她看《紅樓夢》和《魯迅全集》了,不過應有此事吧。
公仔箱論壇- }0 l, s) m+ y/ r$ U9 w# ~$ H8 P
tvb now,tvbnow,bttvb$ R; X2 m8 x; a& o! S
我那時30歲不到,除了魯迅之外,也確實對《紅樓夢》着迷。《紅樓夢》寫一個大家庭的故事,而家庭裏的政治就是中國政治的縮影,大家庭錯綜糾葛的人物關係,正折射了中國2,000多年揮之不去的血緣政治。毛澤東屢次對親信說,要多讀《紅樓夢》,要當中國歷史讀,當中國政治讀。30多年前,中共黨史專家司馬璐曾經給《九十年代》寫了一系列文章,縱橫議論從《紅樓夢》中看到的中國政治,很有見地。我年輕時讀《紅樓夢》雖沒有司馬璐聯想的那樣深入,但在潛移默化中對血緣政治文化中人與人的關係也有了認識。
- D4 [, _! g3 }& ^" F
9 `5 X7 u \+ x9 {3 X# Y5.39.217.76
年輕時廣泛閱讀打下的文化基礎,主要是中外文學作品。其中又以中國古代詩詞和俄國19世紀小說對我影響最大。
9 V3 \- q! [% Z1 d6 |; v0 btvb now,tvbnow,bttvb
, K R) ?4 u1 l7 l$ b3 m: b' q. X公仔箱論壇
中學在左派學校受教育,被推介讀蘇聯小說,走進社會後就沉迷於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深受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作家影響,被他們的人道主義精神,深刻反映被侮辱、被損害、受壓榨人物的命運和對人性的解剖挖掘所感動。有一套汝龍繙譯、上海平明出版社出版27冊的《契訶夫小說選集》,現時還在我書櫃中,只是經60多年搬遷,丟失了其中兩冊。這套書收集220篇小說,我那時幾乎每個夜晚都讀一篇。其中一些小說,如《小公務員之死》、《第六病室》、《打賭》、《變色龍》等,人物情節我仍然記得,而且現在還會在文章中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內疚的罪犯,絕望的家伙,讀來像聽到備受壓制的人物的靈魂碎裂的聲音。年輕時的閱讀,較少高雅脫俗的作品,大都是苦難、壓抑的生活寫實,這些閱讀不斷加強我對平等的追求。直至後來現實帶來的醒覺,那時才讀到奧威爾,明白如果追求「所有的動物都平等」,就一定會出現「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的社會。
公仔箱論壇- D1 U" @2 M* C) \
公仔箱論壇5 U6 v; S5 s+ w( l
托爾斯泰的《復活》,其中有一章,大段大段抄錄《聖經》的一些段落,但讀來不僅不會覺得沉悶無意義,反而在前面情節的鋪陳下,深受感動。於是我想到魯迅說過大意是這樣的話,就是文學作品寫到感情深刻處,一定會觸到哲理。我把閱讀擴展到哲學、邏輯學、美學等理論範疇,並把一些較專深的著述,改寫成通俗讀物,這就是我在60年代出版的一套「青年自學叢書」。我從中體會到,「深入」必須「淺出」才有意義。
' p" {# V. w! n: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6, z. I$ _3 E# H: y* v
以上記憶的閱讀與寫作的體驗,粗略地勾勒我青年時代的思想和寫作基礎。然後是中國文革、香港六七暴動的到來,我帶着對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平等理想的追求而投入,而深層思想是滲透着濃濃的人道主義,就這樣,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公仔箱論壇5 C# }8 ` U& S6 H
) e3 h; n5 m6 J3 ]
李怡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