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健康資訊] 注意力不足症 易情緒失調 [打印本頁]

作者: timmychoo    時間: 2019-3-12 08:04 AM     標題: 注意力不足症 易情緒失調

注意力不足症孩童若未經正確治療,後來有機會合併有「破壞性情緒失調疾患」(DMDD),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這類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漸漸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發作頻繁和劇烈的脾氣暴躁,當遇到事情時無法面對與因應,因無法控制情緒反應,呈現嚴重持續的暴躁,時間一久,甚至出現畏縮、逃避、易怒、怪罪他人,而導致人際關係嚴重疏離,社交行為萎縮的後遺症。
" `1 C# y/ i, L" X# m5 l
( |, ?5 O! P7 o5 N$ m! ?/ O- P& x5.39.217.76一名17歲的高二學生因為每週會莫名的大發脾氣至少三次,每次都摔東西、罵髒話、對家人暴力相向,就連叫他去洗澡都可能因為不從而煩躁不安,家中成員已跟這位「暴君」隔離,幾乎不敢惹怒他,由於情況未見改善,「易怒點超低」,親友只好在無力與無奈的情況下,勸說他就醫。
( H" q: V7 S1 n+ v8 ntvb now,tvbnow,bttvb
# `+ A) @; m) x! ?經門診評估與會談發現,這名學生已有3年時間長期因為情緒障礙問題而與同儕無法相處,同學曾因他的過動嘲笑、孤立他,又加上面對學校課業壓力來源,讓他成績差並且討厭上學,在遲未正視問題並獲得解決的情況下,導致他日益暴躁,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無法控制的亂發脾氣、疏離人群,往網路遊戲成癮的無底深淵而去,未來治療時間與複雜度也會更形嚴峻。
, ?3 r) ]- m0 ttvb now,tvbnow,bttvb) v2 @8 r7 y% s) ]) U
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臨床上像這樣的病人不算少見,注意力不足與情緒障礙問題,都是需要透過觀察,並且愈早發現並介入正確的藥物與行為治療才能有較好的效果,恰當的時間點約在7歲時診斷,並由專業的兒童心智科醫師諮詢後,提供適當且建議的行為治療模式來「塑形」,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 K$ Z" b1 E. l$ l6 n6 l. V5.39.217.76公仔箱論壇8 v4 h, O2 _; q1 u( M- r9 ^  `
台灣新生報
5.39.217.765 J1 i( I3 L* ~3 d3 S, S( u, c

  v0 W% N9 }( o' Y, a1 _公仔箱論壇/ u0 d, ?0 k: N% B  d+ h, H1 {
tvb now,tvbnow,bttvb' c! e. H$ E# d* J, Z0 n

+ x& |. }6 z9 {- b( O5 ~#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