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腳麻當心血管阻塞,中醫教你活血化瘀改善腳麻
[打印本頁]
作者:
timmychoo
時間:
2018-12-5 09:44 AM
標題:
腳麻當心血管阻塞,中醫教你活血化瘀改善腳麻
早安
健康
/彰化基督教醫院
中醫
部醫師 陳瑜亮/李聰界
1 g6 A9 \- h) Q6 V1 t! G* _
# F8 { s; ~* K' K6 Q$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還記得電視廣告經有內容描述一個火災現場,一位老翁被消防隊員背出來,記者問說:「阿伯,你怎麼不逃走?」阿伯回應:「我就腳麻了是要怎麼走?」,相似的廣告則是當孫子騎著腳踏車壓到阿嬤的腳時,阿嬤竟然沒有反應,兩者均顯示出老年人常容易出現的週邊血管循環不良的症狀,這個問題不僅影響腳麻無法行走、感覺異常,甚至有些伴隨腦部的退化。
8 E8 i+ ^8 o: c$ S& {! e
5.39.217.760 G8 o4 K; y7 J3 g. t* J
隨著國人飲食越精緻以及科技進步,長時間過著久坐少動的
生活
,相對衍生出來的心血管疾病問題也越來越多。其中尤以年長者常見的疾病為 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簡稱PAOD)。人體週邊動脈因老化,血管動脈開始硬化或併有血管內血栓形成,進一步導致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此外血流因而受阻,更會影響特定組織缺血產生病理變化。其高危險群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脂症、高血壓、糖尿病、抽菸者等。
公仔箱論壇) Q, Z; q) T& ^: }8 x
. B9 H* O9 C2 L3 x4 n- E- [
以腳麻為例,疾病早期,下肢偶爾會發生間歇性跛行的現象,患者在長距離行走一段時間會發生大腿、小腿或是足部疼痛跛行,需休息才能緩解。若再嚴重一些,連休息都無法獲得足夠供血,產生休息疼痛或夜間疼痛。最後組織逐步壞死,發生下肢冰冷脈搏減弱、患肢水腫、毛髮脫落、長時間傷口不癒合。最後變紫變黑,恐截肢一途。
( D+ |& B9 L2 g5 B* L公仔箱論壇
8 I) R9 x$ i" F; y公仔箱論壇
在臨床上我們以四個等級來區分PAOD的臨床表現,稱之為Fontaine grading:
& W" ^! j& ~/ ~* l& @5 h# B/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rade I是最輕微的冷感、酸麻、肢體麻感、皮膚溫度下降
g! X% L& f, F0 \
Grade II是間歇性跛行
) z( q+ G9 @7 s: r
Grade III是持續性疼痛(休息疼痛,夜間疼痛)
: U2 E0 w2 f$ y4 R公仔箱論壇
Grade IV則是潰爛壞死。
4 o+ I" }4 _" o
5.39.217.769 P; I9 P/ d2 X- T; s0 l8 C& q8 P
目前醫學治療方式為控制危險因子,舉凡:服用阿斯匹靈、糖尿病控制、高血脂及高血壓控制、嚴格禁煙、適度運動、規律生活作息。若進展到嚴重情形,需要考慮接受『氣球擴張術』(PTA)或『動脈繞道手術』(bypass surgery)的治療。
tvb now,tvbnow,bttvb+ s1 w3 m3 t l5 N
5.39.217.764 L2 w" R* u9 y E" K0 Q
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在中醫範疇裡屬於「脫疽」、「脈痹」、「蛀節疔」、「冷疔」等,由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動脈粥狀硬化症發展而成。在中醫觀點裡病機是本虛標實證,有一句話說:久病必虛、久病必瘀。這些慢性疾病長期下來導致病患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體質,因正氣虛引發許多內生的病理產物,如血瘀、痰濁、痰瘀互結及瘀濁化熱生毒,並因為本虛抵抗外邪能力弱,容易感受風、寒、濕、熱、毒邪等侵入,造成脈絡痹阻。《素問‧舉痛論》裡有提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踡,縮踡則脈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熱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
2 i1 l, J! _& U& p0 d公仔箱論壇
4 [1 c* [7 S1 k* Y: g
中醫觀察本虛造成氣血瘀滯、毒瘀互結,治療上以活血化瘀為基本原則,再搭配益氣養陰、散寒解毒、利濕等方法。若是下肢局部紅腫熱痛甚,甚則潰瘍、疼痛甚,屬於邪盛之證。治則是清熱解毒、瘀阻脈絡,用忍冬疼、蒲公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
6 b5 H3 U# A, b$ i: j+ ~8 p
1 w" E- m! B9 Y" [* E0 ^
若是四肢冰冷、皮膚蒼白,脈搏漸弱,屬於脾腎兩虛,寒濕凝滯之證,治則用溫補脾腎,祛寒通絡,藥物選用黃耆、茯苓、附子、桂枝等溫陽通絡藥物。
" I+ @/ g9 M4 t' c Jtvb now,tvbnow,bttvb
, T8 p8 p$ V W3 Z5.39.217.76
若是面色暗沉,容易口乾,手腳心煩熱等症狀,屬於氣陰虧損、毒瘀互結之證,治則為益氣養陰,解毒通瘀,藥物選用黃耆、玄參、生地黃、石斛等。臨床治療需搭配西醫治療,調養約3個月的時間並觀察治療效果,隨時調整藥物。
( U5 s( k5 o, x( v. g. K# D
, Z( H: Y" D {$ k+ c1 ^0 o
中醫強調生活起居調理,預防勝於治療,平時要透過合適強度的運動,特別是針對下肢的
活動
,如健走、太極拳等活動等,不僅可減少跌倒、增加肌力避免肌少症,更能促進血液循環,減緩氣滯血瘀,甚則減少週邊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發生。所謂「要活就要動」,關心家裡長輩的生活起居,適當的飲食調理與活動,做好心血管的保護。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