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健康資訊] 多囊性卵巢是糖尿病高危險群?中醫教你吃對助改善 [打印本頁]

作者: li60830    時間: 2018-9-22 01:47 PM     標題: 多囊性卵巢是糖尿病高危險群?中醫教你吃對助改善

多囊性卵巢是糖尿病高危險群?中醫教你吃對助改善
2 X/ `  _: ]& A" p
" A2 C# _% X1 L$ a別輕忽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中醫師提醒,多囊性卵巢除了因卵巢無法正常排卵易有不孕問題外;同時也會造成胰島素濃度的大量上升,如果沒有適當治療,長期下來恐造成胰島素產生阻抗性,使身體組織對胰島素反應不靈敏,形成「糖尿病體質」,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將大幅增加!
0 q; L; s- v+ v: d! W5.39.217.76/ ~" P/ {  d% x4 j/ h
[attach]4126769[/attach]
6 J) T& P6 n7 B4 x  R# T+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 g6 I! B* ~* R( ]3 u

) l  H+ }' y& v; w2 |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p+ [! e( Z7 G8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w( Y5 x/ o6 ~' s" N1 Z+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多囊性卵巢患者罹患糖尿病風險高?脂肪細胞作祟是關鍵tvb now,tvbnow,bttvb/ b( `) A) U3 Q: n' g
5.39.217.76+ c( L( e/ E2 g; V1 Y, j3 T
究竟什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為什麼有這類問題的患者,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呢?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主要成因是卵巢中的濾泡數量異常增生,使婦女雄性荷爾蒙分泌過多導致,臨床主要症狀為無法正常排卵,月經每半年,或一年才來一次等經期不規則現象。公仔箱論壇4 g0 t2 y0 m; d/ f! Y. M/ G  L
8 F$ f" v; a. V4 j) s& M$ s+ \
除了典型的不排卵、月經不規則問題外,部分患者還可能會有多毛、長青春痘、血脂異常、肥胖等症狀。其中「肥胖」不僅是多囊性卵巢可能引起的症狀,同時也是導致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發生的凶手之一。) i+ J9 _8 z  z0 N0 K, _

* F$ f8 O: j: u: n3 e  Ntvb now,tvbnow,bttvb當民眾體內脂肪細胞過多,也會導致身體製造、分泌更多荷爾蒙,干擾原本卵巢中正常荷爾蒙的運作;甚至對胰島素作用引起抗阻,造成胰島素β細胞分泌大量胰島素。而這樣的變化更會加劇男性荷爾蒙分泌及慢性不排卵發生。一旦上述一連串反應未妥善處理、改善,形成惡性循環,恐使民眾的多囊性卵巢症狀更加趨嚴重,並增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值得注意。
  }) T3 l; f; K公仔箱論壇
5 Z3 U7 A4 f6 i! G. y: y3 P$ b[attach]4126768[/attach]tvb now,tvbnow,bttvb' c9 j/ ]9 ]$ `  h: }
公仔箱論壇' B* U4 A& Y  ^

$ S& O/ I, T6 R- j+ O& D6 D+ P
+ N2 V! A, X5 A* s! E% p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女性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臨床主要症狀為無法正常排卵,月經每半年,或一年才來一次等經期不規則現象。" g' m! Z( W! O$ |

; Q2 j" G9 {! y+ K2 Y5.39.217.76中醫談多囊性卵巢 先調理肝、脾胃、腎等臟腑公仔箱論壇. L! l$ G$ M. l% S

9 R; U. U$ g% }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想要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到底該怎麼做才對呢?周宗翰中醫師指出,中醫認為這類除了患者在體質上,多有痰濕瘀阻的病理表現外。導致多囊性卵巢發生的本質原因,仍在於肝、脾胃、腎等臟腑的氣血陰陽失調有關。肝負責人體內荷爾蒙與內分泌是否正常運作,而腎代表是人體身體的機能,脾胃的運化則跟胰島素與新陳代謝有關係。
) E. S8 h8 I$ ]3 h% v4 T/ k
$ |+ o9 ~3 h3 V5.39.217.76因此,中醫在治療上會從調理肝、脾胃、腎等臟腑著手,而主要方式就是調整脾胃運化,使消化系統機能恢復正常;讓存在於血液裡過多的葡萄糖,得以被人體再吸收及利用,以改善胰島素抗性的問題。常用的中藥包括:陳皮、薑半夏、鬼箭羽、黃精、玉竹、淡竹葉等以益氣、補腎、袪痰濕的藥材,並配合生活上的飲食控制輔助調理。
; c1 R" i9 d6 X7 z, B公仔箱論壇
1 o4 }' q) G* C. J2 w9 k4 A公仔箱論壇多囊性卵巢患者飲食要忌口 減少精緻醣類攝取
8 r8 \( o$ ~$ i$ n5.39.217.769 W* g" A& J* v* O7 e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藥對症調理外,多囊性卵巢之所以難治療的原因,多與患者本身無法忌口有關。因此,想要避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惡化,導致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提升,日常飲食適度忌口、改善胰島素抗性相當重要!+ w! {5 {0 R: b3 \  m. `+ n

9 u( r4 o2 ]/ A) d5.39.217.76周宗翰中醫師建議,有多囊性卵巢問題的朋友,日常生活應適度減少精緻醣類,以及辛辣食物的攝取;避免辛溫、助熱傷陰之品,少碰紅肉,剔除飲食中含糖及含奶的食品,例如,鮮奶、乳酪、蛋糕、麵包、甜點、餅乾等食物,都是有助平穩血糖、降低體重,幫助荷爾蒙恢復穩定分泌和正常排卵的好方法。
: N. m0 C* R% e& [9 T4 |公仔箱論壇
! V. G9 k. Q" Q9 k$ ?( ltvb now,tvbnow,bttvb[attach]4126767[/attach]
& b' I1 ~6 @# z' N$ ?  R* m6 @5.39.217.76
& L' g$ d) _- g5.39.217.76
0 C8 v+ [& d5 r, q) Qtvb now,tvbnow,bttvb
  G, t0 ?4 \+ ]) B- e0 T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M4 H# `5 h' a$ j
想要維持血糖、胰島素分泌穩定,建議民眾日常飲食養成先喝湯,再吃青菜、吃肉、吃飯,最後食用水果的進食順序來用餐較有保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k" H5 x: d' m7 [8 L2 F4 B$ v
公仔箱論壇: f; h5 e2 h" W0 d. i2 A
改善胰島素抗性:低醣、高纖飲食+養成正確用餐順序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2 q/ F4 u" t6 C9 M

, h& [& P9 {1 R( ?7 s5 ~# n$ j除了少碰以上食物外,民眾想要改善胰島素抗性問題,日常飲食更應謹記低醣、高纖2大原則。在主食的挑選上,多選擇地瓜、薏仁、麥片、糙米等全榖雜糧類取代,並增加多高纖蔬菜的攝取為佳。5.39.217.76# c( M3 A, P" G- b

1 w1 a. w: O+ m* R公仔箱論壇此外,想要預防血糖飆升,吃飯順序也是重點,如果於飯前吃水果,恐使果糖很快被吸收,造成血糖快速增加、立即分泌大量的胰島素,對胰島性抗阻相當不利。雖然胰島素急速上升確實能讓血糖快速下降,可保護生理機能正常運作,人體同時也會在血糖下降的同時,再度產生飢餓感。
+ g* B& T  n' }; S4 j3 v
2 J8 A  g. i4 R+ w如此一來,反而可能導致民眾於用餐期間吃的更多、血糖更不穩定。所以,想要維持血糖、胰島素分泌穩定,建議民眾日常飲食養成先喝湯,再吃青菜、吃肉、吃飯,最後食用水果的進食順序來用餐較有保障!tvb now,tvbnow,bttvb6 `6 `( l# t( f) D6 ~, q
[attach]4126766[/attach]5.39.217.76; o# ^: D0 k: h4 z  M
運動是解套關鍵!每日1萬步,減輕體重、增加肌肉張力好處多公仔箱論壇9 {2 t0 q% m* h: }3 z2 z
公仔箱論壇$ k  H; S. P' Z; ?7 z. x" n6 U( @
不只日常飲食內容要忌口、慎選,周宗翰中醫師提到,養成適度、恆定的運動習慣,對於多囊性卵巢體質改善也同樣重要!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能量的消耗、減輕體重;同時也有幫助降低中性脂肪、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以及提升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張力、改善體力的好處。公仔箱論壇% Q; B  u% I2 r* ~: p: j

! U+ c8 a$ {: C5 S且臨床上也發現,民眾只要每天走1萬步就能看到成效。因此建議,多囊性卵巢患者不妨養成適度步行、健走的習慣,就是很好的自我保養、鍛鍊方式。
作者: sellyting    時間: 2018-9-22 06:41 PM

每天运动谈何容易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