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有冇搞錯] 英國小鎮陷入“自殺魔咒”! 18個月內21人上吊!(組圖) [打印本頁]

作者: yumiko123456    時間: 2008-9-7 02:41 PM     標題: 英國小鎮陷入“自殺魔咒”! 18個月內21人上吊!(組圖)

自去年1月起,英國威爾士南部小鎮布里真德21人在18個月內上吊自殺。大部分死者生前彼此熟識,年齡最大者27歲。

小鎮牧師邁克‧霍姆斯說︰“那是段黑暗的日子,人們心中充滿恐懼,紛紛猜測下一起自殺事件何時發生,這種感覺像風雨將至,但你卻無能為力。”

為什麼是布里真德?為什麼是這些人?為什麼相繼發生?為什麼都選擇上吊?

自殺魔咒

在布里真德郊外一家超市咖啡館內,克里斯‧克萊波爾向《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講述繼子戴維‧迪林的自殺情形。40分鐘談話,他仿佛喃喃自語,時常哽咽。

[attach]412074[/attach]

17歲女孩娜塔莎‧ 蘭德爾在家中自殺,她是21名自殺身亡中的一個,這是她的葬禮上的車隊。

[attach]412075[/attach]

英國威爾士南部小鎮布里真德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個問題困擾克萊波爾一年多。“我希望自己知道原因,”克萊波爾說,“但也許我們會帶著這個問題進入墳墓。”

克萊波爾說,迪林是個友善但脾氣暴躁的男孩,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畫家和室內設計師。

但好友、18歲男孩戴爾‧克羅爾去年1月在波斯考爾一個倉庫內上吊自殺後,迪林陷入悲痛,無法自拔。

克萊波爾回憶,他經常看見迪林一根接一根地抽煙,听到他在房間里為失去的摯友失聲痛哭。 終于,迪林一個月後用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以此終結心中的極度痛苦。

但布里真德的自殺事件卻沒有終結。這以後一年多時間,上吊自殺如同魔咒籠罩這個小鎮。共有21人以克羅爾和迪林同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大部分死者生前互相認識。 克羅爾和迪林的朋友托馬斯‧戴維斯是這一系列連環自殺事件中的第3名死者。

再以後自殺的是一名認為“生活沒有意義”的男孩,接著是他傷心的朋友,然後是已經訂婚的卡車司機,迷人的女孩,她的朋友…… 女孩詹娜‧帕里今年2月19日吊死在一棵枯樹上,成為連環自殺事件中第18名死者。

帕里的父母在女兒葬禮上說︰“希望她是最後一只飛走的蝴蝶。” 牧師霍姆斯回憶當時情景說,到處是未經證實的流言,譬如哪里又有一個孩子自殺。

他說︰“人們憂心忡忡,心里充滿恐懼︰到底有沒有結束?下一起自殺事件會在哪里發生?” 但魔咒並未解除。兩個月後,又有3人上吊。

布里真德

事實上,布里真德是個風景迷人的地方。鎮上有索尼和福特等大型企業,但不少人品嘗著失業帶來的痛苦。 在布里真德的貧困社區,自殺並非稀罕事。

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從小接觸酒精和毒品。而這兩樣東西又給一些走上絕路的人帶來“勇氣”。 數據顯示,威爾士地區年輕男子自殺率為英國最高。

而布里真德自2006年起每年43名15歲至24歲年輕男子自殺,是威爾士地區自殺率最高的地方。 心理健康專家蒂格溫‧威廉斯說︰“不少人不願與他人分享心事,因此,他們無法承受壓力時容易輕生。讓人們感到沮喪抑郁時向他人傾訴,是降低自殺率的有效方法。”

在布里真德,大部分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由志願者組織義務完成。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心理專家瑪麗亞‧巴特爾說,“我們努力幫助眾多年輕人和他們的家庭得到心理健康服務。”

“但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巴特爾解釋道,“一些青少年在成人心理病房或兒科病房等地方接受治療,未必合適;許多家庭因孩子無法得到醫療機構幫助而陷入痛苦。更何況,資金緊缺是這些機構無法幫助孩子們的主要原因。”

[attach]412076[/attach]

資料圖片︰2004年10月12日,一輛蓋著藍布的小汽車停在位于日本東京近郊的一個警察局里。當天早上,警方在位于東京西部50公里的玉縣皆野町簑山山腰空地的停車場發現了4男3女共7人在這輛車內全部死亡。

警方後來又在距離簑山東南方向不過100公里的神奈川縣橫須賀的一輛小汽車內發現2名女性的尸體。警方初步懷疑這9人是集體自殺。2003年日本有34427人自殺,是歷史上自殺人數最多的一年,其中年齡在19歲以下的青少年超過22%。

誰會自殺

布里真德不少年輕人在學校見過面,彼此熟識。一些媒體評論說,當地年輕人缺乏激情和上進心。他們不喜歡對父母說心里話,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們究竟想些什麼。

一些在生活中遭遇麻煩的年輕人找不到可以求助的對象,或許把自殺視為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為什麼會走上不歸路,甚至連他們最親密的朋友也不知道具體原因。

驗尸官菲利普‧沃爾特斯說,或許出于一時沖動,這些年輕人很少在結束自己生命前留下遺言。即使有,也是只言片語。

布里真德連環自殺事件中,27歲的加里‧摩根在所有死者中年齡最大。摩根自殺前留下一張簡短字條,字跡潦草︰“媽媽,對不起。我無法繼續下去。

告訴利安娜,我愛她。我愛你。愛你們的加里。” 簡短遺言無法解釋摩根為何離去,人們只能從中讀出些許逝者的痛苦和無助。 人們發現,大部分自殺者沒有尋求過心理幫助。其中不少人有過自殘經歷,但都沒有得到醫療機構幫助。

網絡繩索

布里真德相繼自殺的年輕人大多沉迷網絡,他們在Bebo等英國社交網站上用父母看不懂的語言“分享”彼此的痛苦和哀傷。

英國布利斯托爾大學教授戴維‧貢內爾說︰“年輕人更容易通過網絡接觸到涉及自殺的信息。Bebo等社交網站的用戶可以看到大量關于自殺事件的評論,可能引發年輕人產生自殺念頭。”

自殺者托馬斯‧戴維斯的母親梅拉妮告訴《每日電訊報》記者︰“現在好像流行自殺一樣,這些孩子互相模仿結束生命。

托馬斯有Bebo個人頁面,可能與網友討論過其他朋友的自殺行為。孩子們可能不知道如何像成年人一樣面對死亡這個沉重話題,又不願意與父母溝通,所以選擇錯誤的情緒表達方式。”

另外,媒體對這一系列連環自殺事件或許也負有一定的責任。在媒體對自殺事件的報道中,沒有人指責這些死者的自殺行為,所有接受采訪者似乎都在訴說對死者的哀思。

貢內爾說,研究發現,媒體對自殺事件的報道可能引起一些讀者盲目模仿,網絡上關于自殺話題的討論也可能產生類似影響。

技術問題

網絡交流是年輕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網上談論如何用一根繩索上吊,仿佛談論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 上吊是布里真德近年興起的自殺方式。

先前,當地自殺者通常選擇跳崖或在高速鐵路上臥軌。似乎借助于網絡交流,上吊才逐漸流行起來。 青少年自殺問題研究專家阿瑟‧卡西迪認為,發生在布里真德的自殺現象有特殊性,即當地年輕人特有的“跟風”現象。

卡西迪及其同事發現,在“通過朋友彼此認識的年輕人中間,一個人上吊自殺容易影響與他們有同樣想法的人,尤其是那些消極或容易自我否定的人”。 社交網站也許並非一個表達嚴肅感情的好地方。在Bebo網,對自殺者的哀悼摻雜在大量性愛信息和周末度假計劃中間。

卡西迪說,即使是那些對死者的哀悼語言,也顯得輕松俏皮,仿佛這是一場游戲,死者還會回來。 卡西迪說︰“當這些年輕人在網上提到‘自殺’時,通常會用別的說法代替,比如‘抓住氣球’或者‘仰天大笑’。

他們在網上說,‘回頭見’。從心理學角度判斷,這些特殊的語言富有感染力。”

需要改變

其實,早在2003年,時任威爾士地區兒童顧問彼得‧克拉克就預言,威爾士地區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存在巨大“危機”。這一地區心理健康機構資金不足,資源緊張,“床位在英國各地區中最少”。直到去年,情況依然沒有改觀。

連環自殺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把防止自殺事件發生視為首要任務。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信托基金、威爾士地區政府、學校和警方代表成立專門工作組,研究威爾士地區青少年高自殺率原因。

當地心理健康機構今年5月開始籌集資金,制定一項防範自殺行為的戰略方案並已從大樂透基金獲得100萬英鎊(約合200萬美元)經費,但這項戰略方案仍在規劃制定階段,尚未投入實際落實。

驗尸官沃爾特斯說,他去年夏天意識到自殺現象已成為布里真德嚴重的社會問題。他說︰“先前幾年,(布里真德)15至27歲年輕人中間,每年只有兩三人自殺。

而在相對集中的時段里發生這麼多自殺事件,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也許,不止一個地方出了問題︰這些自殺者應從生命伊始就好好生活,不該沾染毒品,不該酗酒;

當地政府應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防範自殺事件;媒體報道相關事件時應注意方式和措辭;社交網站應承擔相應道義責任……



[ 本帖最後由 yumiko123456 於 2008-9-7 02:44 PM 編輯 ]
作者: yko338    時間: 2008-9-7 02:44 PM

thanks for sharing
作者: kko338    時間: 2008-9-8 06:38 AM

How sad!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