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健康資訊]
抗愛滋病藥PI
[打印本頁]
作者:
pkktam
時間:
2017-7-14 07:06 AM
標題:
抗愛滋病藥PI
1984年,研究員找到引致愛滋病的病毒HIV。兩三年後,科學界已對病毒的繁殖方法有了較深入認識。人們發現,病毒利用整合酶將自己的DNA嵌入人體的DNA後,細胞便會開始生產病毒的蛋白質長鏈。而這條長鏈,接下來便會被病毒的蛋白酶切成小段,並成為新的不同的病毒酶,包括逆轉錄酶、整合酶和蛋白酶。
# n- C5 q0 W7 l" P% q8 h. H5 j( B
9 ?/ b3 ~0 L" M7 Y" r: x( e! r' f
由於剛生產出來的病毒蛋白質長鏈在被切成小段前並無活性,所以理論上,如果能抑制這蛋白酶的作用,新的具有功能的病毒酶便不能被生產出來,而整個病毒的繁殖過程亦會因此中斷。基於這個假設,醫學界開始嘗試尋找能抑制這類酶的藥物。這次藥物的參考對象是針對蛋白酶的降血壓藥。
8 o b4 p' y' M9 `& o5 C' F
8 z! D4 F) r3 X
一如Zidovudine的情況,研究進度相當理想,到了1987年,已經有藥物進行初步測試。1989年,美國默沙東藥廠的科學家成功找到蛋白酶的結構。這發現,對藥物的改良更是大有幫助。1995年底,全球第一種蛋白酶抑制劑、由羅氏藥廠研發的Saquinavir,正式獲FDA批准上市。此後短短數月,FDA還陸續批准默沙東的Indinavir、雅培的Ritonavir和Agouron的Nelfinavir。
6 B* \( L! W1 d. C; @0 `% ~, [! `tvb now,tvbnow,bttvb
2 b% L1 p) W4 w9 J; m7 w* c: i
蛋白酶抑制劑英文簡稱PI,它的出現非常合時。儘管在1987至1994年間,Zidovudine及其他數種NRTI陸續問世,但人們很快便發現病毒變種也極快,在病人用藥年多後,一般會出現抗藥性。由於當時雞尾酒療法尚未確立,醫生一般只用單藥治療,一個不行再換另一個……數年下來,有些病人已無藥可用,PI的出現正好紓緩燃眉之急。另一方面,由於PI的作用原理與NRTI完全不同,具有互補效果,所以PI的誕生亦為後來發現的雞尾酒療法提供了重要基礎。
y) t$ {) p8 `! h" p
: \3 E# K9 m; G1 M" w, K
Nelfinavir面世之後,藥廠仍繼續投放資源研發新的PI。至今市面上至少已有8至9種同類藥物,而當中較新的PI有Lopinavir、Tipranavir和Darunavir等。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