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外界人才卻步 問責制失敗 [打印本頁]

作者: 如來彿祖    時間: 2008-7-14 03:36 PM     標題: 外界人才卻步 問責制失敗

劉吳惠蘭接替馬時亨 「政務官黨」坐大- C' I* j0 |* y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右)12日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已根據他的提名和建議,任命劉吳惠蘭(左)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接替因病呈辭的馬時亨。【中新社】

【本報香港訊】曾蔭權民望暴挫不止,問責制無法吸納外間人才,他卻借機擴充馬房、讓「AO(政務官)黨」坐大,把政務官出身的劉吳惠蘭推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一職,接替因病辭職的馬時亨,也令三司十二局問責班子中,來自非政務官或政府其他體系成員減至僅三人。立法會多個黨派一致狠批,曾蔭權再向政務官挖角,完全違背問責制的人才多元化、加強政府管治的原意,反映問責制實施的失敗。 馬時亨上月中因病辭職,並於上月25日正式向外公布有關消息,11日正式開始休假,新華社12日中午時分報導,中央政府根據曾蔭權的提名和建議,任命劉吳惠蘭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並免除馬時亨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職務。 隨劉吳惠蘭加入問責局長,三司十二局組成的問責團隊中,公務員背景出身者增至十人,餘下五人中,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長期在政府或公共體系工作,真正「外來人」只餘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這組合明顯與政府2002年推出高官問責制時,所強調的吸納外來人才目標愈走愈遠。 中央作出任命的公布後,曾蔭權與劉吳惠蘭一同會見記者。對於只能再次任命公務員當問責官員,未能找到商界人士出掌與商界關係最密切的決策局,曾蔭權仍死撐在找尋人選時無困難,卻未正面回應政務官不斷在問責班子中坐大,是否反映問責制的失敗。他只重申,政府希望在社會各階層收納最佳人才加入問責團隊,有些時候適合找商界人士,有些時候需要找政務官,強調劉太是最適合、也是他唯一的選擇。 不過,立法會各黨派完全不接受曾蔭權的解說,一致狠批曾蔭權再找政務官擔任局長,完全反映問責制實施的失敗。公民黨黨魁余若薇直指,現時只是民官制度的延續,並非發揮問責制,她狠批現時的制度根本非驢非馬,自從副局長風波發生後,更難從外界吸引人才加入政府之餘亦留不住民望上升的官員,絕對是問責制的失敗。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指,政府不敢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蘇錦樑短期署任局長,最終由政務官接任,證明曾蔭權的馬房文化失敗。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也坦言,若要求蘇錦樑署任局長是「要求高」。而蘇曾經是民建聯的副主席。 另一名民建聯議員劉江華稱,問責制是希望多元化,只剩下一、兩名局長非出身自公務員系統,情況絕不理想。 自由黨梁君彥亦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是整個問責班子中最易由商界人士出任的職位,最終仍由公僕出任,長此下去並不健康。

2008-07-13


6 K# A7 _/ r6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