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O# _4 s 眾所皆知,“台獨”的原始形態是“政治‘台獨’”,這是“台獨”的本來屬性,也是所有各種形態“台獨”的終極目標;但由於“政治‘台獨’”阻力最大,所以民進黨就以其他方式迂迴前進。舉例來說,以“去中國化”、強調“台灣多元文化”為基調的“文化‘台獨’”;以剪斷兩岸歷史聯結,突顯台灣主體意識的“歷史‘台獨’”;以強調“台灣國族認同”,切斷兩岸民族聯結的“民族‘台獨’”;以擺脫對大陸經濟依賴、意圖台灣經濟自立自主的“經濟‘台獨’”。 5.39.217.76* y' S, Z0 i+ N* g$ M
5.39.217.76$ O, I4 f n; e+ H
這些“台獨”,固然早在李登輝執政末期就已產生,但現在格外嚴重,尤其是去年民進黨同時贏得“總統”和“國會”大選,施政重點幾乎都擺在推動“變形‘台獨’”;例如撤銷課綱微調、貶抑“中國意識”、中正紀念堂停止販售蔣中正形象的紀念品,並且計劃修改組織法;蔡英文向台籍日本兵致敬、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要求大學院校不得簽署“上課內容不會涉及一中一台等政治議題”的承諾書等等,形式雖有不同,其實都與“台獨”意識有關。 - P) n: U0 K9 c/ v! g
' {. T7 E$ Q+ W0 g0 s" O. N 換言之,蔡英文雖宣稱要維持現狀,承諾不挑釁,但她推動“台獨”的腳步從未停止,而且還正不斷鼓動民粹。企圖形成所謂“主流民意”來對抗“九二共識”,這種“隱性‘台獨’”與“變形‘台獨’”,其實更加危險,如果不嚴厲制止,勢將造成無窮的後患。 3 ?0 F: R) z. w: s; d6 f" t
3 k6 g+ b' C% I 至於交流方面,基層和青年部份早就是重點,不足為奇;值得注意的是,不談經貿文化交流,固然不意味全面中斷,但今後兩岸經貿文化互動減少,勢所難免;另外,俞正聲提出“深化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機制化交流”,是否會變成共產黨與民進黨交流溝通管道?還是大陸企圖藉民意代表影響台灣各級政府決策?目前還不太明朗,不過可以確定,大陸在作法上縱有彈性,但“堅持九二共識”和“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的基本立場不會動搖;在十九大之前,大陸的政策也不會有大幅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