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0 u# u! q4 L( h 要言之,金融海嘯對政策制定者的最大副作用之一,便是讓其失去應有的判斷,妄想透過單一藥方解決複雜的社會或制度問題。就像先前依賴貨幣政策將全球經濟從二戰後最嚴重的衰退泥淖中拉出,卻忽略貨幣政策的極限及後座力。現在又妄想財政政策是經濟成長的聖杯,漠視企業投資與民眾消費止步的原因,還包含對未來不安的“心病”,這是財政政策無法解決之處。 ( k( X0 i8 k0 d. u: H- [. ~9 I
! W4 W& R. V' f% p 因此,想讓長期經濟成長加快,唯有痛定思痛地進行結構改革,例如大改不合時宜且阻礙創新的租稅體制、讓勞動市場結構更具彈性、改革教育體制以提升勞動生產力等,才能解開生產力成長有限、人口老化等制約長期經濟成長的枷鎖。但若各國執政者還是抱持短線操作及便宜行事的思維,總想把“僅有”的一套政策做到極致,則如今當道的民粹主義,便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顛覆政府行政的穩定性,屢屢將政經運作逼到懸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