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香港] 建築師學會60周年新書話從前 情繫香江 印建築師義助重建清真寺 [打印本頁]

作者: serrurier    時間: 2016-12-28 05:23 AM     標題: 建築師學會60周年新書話從前 情繫香江 印建築師義助重建清真寺

建築師學會60周年新書話從前  情繫香江印建築師義助重建清真寺
7 S- x& s: {3 G0 h) M& t3 c. z,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M: p+ C8 N& i, T7 e# {6 x
[attach]3538201[/attach]/ B+ C$ L4 T8 e, _# T" f3 ], \

! e8 k3 g, `5 E/ P  itvb now,tvbnow,bttvb[attach]3538202[/attach]公仔箱論壇1 v% Q; J+ ~/ g) I! F' \

! f& c* a, x$ A9 o6 d- e, v香港建築師學會趁成立60周年推出新書《筆生建築》,記錄29名建築師及其在港舉足輕重的建築作品,包括本港土生土長、82歲的印度裔退休建築師林嘉廉(I.A.Curreem)。他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1980年代初義助重建九龍清真寺,其穹頂因採用白色大理石做法所費不菲,而建議改用玻璃紙皮石蓋面。
+ T9 z2 c5 e. E& g. Ptvb now,tvbnow,bttvb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2 _& c& Q: ~7 w- {" L% F
位於尖沙嘴的九龍清真寺,歷史可追溯至1896年,至1970年代末,當時清真寺出現結構危機,需要重建,最後由一名印度建築師設計,並由林嘉廉在港負責整個重建項目,歷時約三四年。他稱由於本港的回教組織依靠不少捐獻,故仗義幫忙,「我一輩子亦未曾幫助自己教會,不如免費幫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v$ W* N* ?  Y# }) h( Q) L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 o$ K; e1 V; e, B' L
省開支穹頂改用玻璃紙皮石
7 v: z2 G+ q* h) [1 J - v3 q% v' c" [! d1 f2 w+ x! p
弧形穹頂是九龍清真寺一大建築特色,但原來這個穹頂有段小插曲。林嘉廉透露當時清真寺要求穹頂採用白色大理石為物料,但他建議改用玻璃紙皮石(whiteglass mosaic)蓋面,「(因為技術問題?)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是(用大理石)會貴幾千倍,因為要將大理石切割成弧形,更要配合穹頂的弧形曲率(curvature)」。! q4 O! J0 W* @" q
9 V) B" D! Z! ]
最難忘聖保祿學校重建
  F7 q5 a9 b# @8 B6 o公仔箱論壇 8 \8 Q. |/ r# y5 ]% q/ m
除協助重建清真寺,林嘉廉在1950年代入行初期,加入當時在港具規模的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不少學校的建造工程,令他日後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 u: C2 R" E2 a8 p7 h5.39.217.76 ! M! O+ P1 v0 h7 q' z! a& A
他憶述執業近40年的生涯中,最深刻並非九龍清真寺,而是位於銅鑼灣的聖保祿學校,該校於1854年創辦,現有校舍約於40年前開展重建工程,至1981年完成重建。林嘉廉指當時工程涵蓋幼兒園、幼稚園、小學及中學部,由於拆卸及重建過程不得停學,他直言壓力大得令他有「劈炮」念頭,「我很多晚睡不着,因為(地盤)很易傷人」。
& v" F0 z+ a( F* v# r* K* {) }3 M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I5 C5 }' U; W3 e' x0 P5 T- y
他續稱,當年仍可使用大鋼槌清拆,但因應地盤有學生上課,而轉用鑽頭(drill)或輕槌(light hammer)清拆,並且分階段進行工程,先清拆大禮堂並興建中學部,最終工程要花數年才完成。3 t) V- e: O4 Z
tvb now,tvbnow,bttvb8 ~% g* \+ W  c9 c! A
自言幸運一群 努力融入香港
4 [- X0 z0 a' O1 i* j
; R3 B" O$ `: v$ ~1 X. u6 E. ]5.39.217.76現今少數族裔在港融入面對不少挑戰,林嘉廉形容自己是「幸運」一群,當年入行未有受歧視,但這亦靠自己願意融入本港社群的心態。他笑言其家族在港植根已有四五代人,自己不懂講印度話,甚至未返過印度,可謂土生土長,「若你有心在港植根(settledown),你一定要融入香港人,最好在有較多本地生的學校讀書,漸漸跟隨他們的習慣」。
作者: serrurier    時間: 2016-12-28 05:25 AM

影響香港社會《筆生建築》向29建築師致敬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x+ T1 n' g/ G
公仔箱論壇1 ]: ^0 M6 Q* v. Y1 D9 s+ L0 E. |
[attach]3538203[/attach]公仔箱論壇" d# U, ]2 k7 z& n' K3 g1 O

  [& n5 _: h4 z! _: R2 {新書《筆生建築》()記錄了29名資深建築師對本港建築的貢獻,包括為人熟悉的「公屋之父」廖本懷,「政府山之父」、前工務司鄔勵德(MichaelWright),該書編輯姚展鵬表示,新書冀向這29名建築師致敬,帶出他們的建築對本港社會的影響。5.39.217.766 @& {+ F% e! `

  f( e, \; @) I$ Z姚展鵬透露,書中有建築師已不在人世或不便受訪,例如由他主理、有關黎錦超教授的一章,他指黎教授曾參加科大校園設計比賽,但最終其勝出的設計未被採納,引起爭論,但由於黎教授已過世,他唯有訪問其太太和前立法會議員劉秀成,因為二人均是比賽團隊成員;而香港藝術中心總建築師何弢因行動不便未能親身受訪,需靠文件資料及與熟悉其作品的建築師討論,撰寫相關篇章。他又指學會曾派人飛往英國,訪問已逾百歲的鄔勵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2 z, q4 N7 N8 A; P
tvb now,tvbnow,bttvb" y- E8 H2 j: }, R8 d1 v1 [& F
姚展鵬認為,書中29名建築師的作品影響港人的衣食住行,「(這些建築)你天天會使用,但沒想過背後有不少人出力,甚至設計意念當時是相當嶄新」。他亦認為上一輩建築師有較大發揮空間,舉例曾任房屋署長的廖本懷設計華富邨時人性化,鄔勵德針對公共空間的理念,都值得大家深思。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2 K; d6 {0 q6 v5 E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