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6 h- P8 u6 v+ _! s/ v" p# n( }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 r0 i" W: n8 p
臺灣復興航空驟然宣佈解散,留下大量旅客滯外及員工失業的爛攤,讓投資人和社會大眾錯愕不已。臺灣《聯合報》評論指出,兩次飛安事故及過度擴張造成營運困境,加上兩岸關係倒退陸客止步使載客率大跌,讓興航選擇黯然退出航空市場。更糟的是,臺當局在整個事件中簡直宛如旁觀者,看不到任何監督、應變或管理的角色,令人失望。從該事件看,即可知兩岸關係倒退引發的後遺症正在擴大。' V. [/ n" W, b4 ] j/ ]! v/ V
: `4 ?3 ~" S$ d0 \/ h" j. i5.39.217.76評論指出,復興航空之所以選擇“解散”,而不同於一般艱困企業宣告“破産”或申請“重整”,原因是:一,興航的資産仍大於負債,依法不能宣告“破産”。二,一般申請“重整”的企業多因財務困境暫停營業,仍試圖維持公司的存續;而興航資方則已完全失去經營意願,所以片面宣告解散。 4 B, K2 \, S0 s1 Q) [" a 3 M3 x) A! S# a( E
但興航銀行團卻抱持不同看法,他們反對直接解散,將向法院提出重整之議清算債權,並尋找新的經營者接手,讓飛機續飛。這個想法,為這家已有65年曆史的公司提供了另一個解決可能:若真有人願意接手,至少可避免該公司2000名員工立即失業,包括既有航權及離島旅客的輸運也可以保住。然而,如果客觀環境因素不變,有沒有人願意接手這個“每天開門即虧一千萬(新台幣,下同)”的燙手山芋,則是個大問號。 # ^' o! {' c7 G& F1 s1 itvb now,tvbnow,bttvb % z0 z P z4 F( D' I! Q, i k文章指出,從這次興航宣佈停飛手法之粗糙,恰可看出該公司第三代接班後的暴走作風:好大喜功式的擴充、缺乏責任感的飛安管理、缺乏深思的經營決策,短短幾年即把公司推向絕境。我們不能説新生代接班都不可靠,但這種不知先人創業之艱苦、卻把龐大事業當成兒戲般揮霍的故事,在臺灣恐怕不是罕見案例。否則,上個月才在那裏慶祝加開五個日本航線,這個月就把旅客和員工全都死當,請問這是什麼企業責任?而停飛當天的訊息遮遮掩掩、反反覆覆,把信賴公司的股民耍得團團轉,這又把信譽和形象放在哪?1 w) c9 W h: o! d1 F
6 g0 _ E5 d% U0 W$ `興航宣佈解散的草率,對照當局主管部門從“交通部”、“金管會”、“民航局”到“證交所”的一路“狀況外”,恰成正比。要説興航有多不負責,那行政部門就有多無能。八月間興航旗下的“威航”宣佈停飛,已是一大警訊;但當局卻當成這只是廉價航空市場可有可無的自然淘汰,不以為意。尤其,興航停飛的訊息傳出後,一時間竟沒有任何部門可以證實消息之真偽。因此,只能任由投資人在市場瞎摸,而有心人士則趁機倒貨。“行政院”跨“部會”會議,也只見一群副主管參與,如無頭蒼蠅。興航匿報重大訊息,主管機關卻坐視市場翻雲覆雨,事後僅由“證交所”罰款150萬元,“民航局”裁罰300萬元,這於事何補?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 q% U. x5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