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一般讚一位醫生,會說某醫生和病人很「夾」。和病人「夾」的醫生包括很多方面, 醫術、醫德缺一不可。醫療是服務產業,專業人士要受過系統培訓及醫術考核過關,才能提供服務。5.39.217.767 [9 B5 z; t3 R8 k) W Z
- u- o5 u( z1 N1 E
醫德的概念其實很模糊,但有一個是所有治療的前提:Do No Harm。便是說,任何治療或醫學研究不能傷害病人。不過,凡藥三分毒,刀下見血,創傷需要復元,有誰可保證任何治療不會帶來傷害或副作用?醫學技術一日千里,在日益繁雜的治療中,很多時並不是三言兩語便能說明清楚的。# {. [" E( ?8 q7 o
公仔箱論壇" V' r. b+ u6 z9 r
另外,在整個醫療服務中,每一個細節,都能改變病人的觀感,以致影響治療效果。其中一項,便是良好的溝通技巧。特別是某些重要的醫療決定,往往都不能完全地醫生與病人對等溝通,然後做決定,所以不少時候病人都會徵求醫生個人的意見,作為重要的參考和決定因素:「醫生,你覺得應該先吃藥還是馬上動手術?」這往往是一條價值連城的問題。6 W% z5 [# m3 U7 X1 y
- f% p0 y& E' J; ^: G# V# Z治療的選擇多,代表每一個治療並不有絕對的優勢,也有各自的風險;過分保守會可能延誤,過分進取可能倉卒。. N9 ]% {9 J9 b! n1 t" N6 H
1 a* \7 b. T8 J, A
醫生的良心底線是什麼?有些醫生會用這個角度去理解:如果眼前這位病人是我的親人,我會怎樣決定? 1 l- r6 C/ J# Wtvb now,tvbnow,bttvb * B4 c( G7 W8 P( M, k$ X我畢業那年,收到一個禮物,上面有4個字母:WWJD。代表What Would Jesus Do的縮寫。意思很簡單,對往後每件事,每個決定,先想想耶穌會怎樣做。佛教裏也有類似的方法,便是思想一位菩薩(例如觀世音)的性格,然後天天以祂的身(行為)、口(言語)及意(思想),作為自己修身的練習。 e% J8 z6 n: i, l! U) U5.39.217.76 ) ]8 [8 a# p& h# L' `! R5.39.217.7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儒家的教導。推己及人,將心比己。作為良醫,這是每個思考和決定的良心基石,若推諸社會上下,世界必更為和睦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