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電/長期以來,人們對於精神疾病,往往採取回避態度而非積極應對,處理方式常為隔離,特別是將一些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永久隔離。有些患者因無家可歸、沒有依靠,只能長期住在醫院。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歧視不僅影響了患者的康復,而且影響社會穩定和社會道德提升。全社會必須正視這一問題,並通過有針對性的科學的社會治理工作,逐步消除對精神疾病的歧視。9 j, @+ N8 v/ V
$ ^9 ~+ B$ N o3 m1 {9 G- T. T公仔箱論壇 當前社會上對精神疾病存在歧視,究其原因,一是某些人囿於偏見,認為患者在道德方面有污點,從而在言行中自覺或不自覺地侵犯精神疾病患者的尊嚴。二是社會關心、關懷的氛圍和機制還不健全,使大多精神疾病患者很難真正融入社會,一旦有人患精神疾病,其生活空間便急劇縮小至家庭和醫院兩點一線之間,患者即便康復依然面臨教育、就業、婚姻等諸多困境。面對人數不少的這一特殊社會群體,有的職能部門應對舉措不力,相應社會管理制度和機制有待完善。有的媒體對待精神疾病患者沒有發揮應有的輿論引導功能,而是通過歪曲的報道吸引眼球。某些記者會將一些未經醫學診斷且行為失常的新聞當事人推測為精神疾病患者,給他們貼上標簽,“疑似精神病”的新聞標題屢屢見諸媒體,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人們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見。5.39.217.768 X$ j, E2 `7 b' 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