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中國大陸政策智囊何漢理(Harry Harding),日前在華府“布魯金斯研究院”研討會上指出,台海發生最壞的兩種可能狀況,第一是北京失去耐心,其次是美國放棄台灣;而“美棄台論”又分為華府以台灣為籌碼,與北京交易並達成協議,另一種則是因中國大陸實力強大,讓美國必須跟台灣說再見。 & O0 G& ^( {7 {( v; X5 ?5 ] # P' T0 G3 Z8 B E 在同場合,“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顧問葛來儀表示,放棄台灣在根本上有違美國利益,等到中國經濟更強大,政治更開放,或許台灣人民會希望與大陸有不一樣的關係。不過,美國前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提出警訊認為,當美國整體戰略出現變化,或者美、中在東亞軍力消長達到某種程度時,美國可能會改變對台灣的安全承諾,至於未來美國政府會做什麼,很大程度取決於負責此政策官員對台灣問題的理解與判斷。一旦美國政府認為執行《台灣關係法》的軍事經濟成本及風險越來越高,“棄台論”成真的可能性將大幅上升。 / B `1 z6 R8 f6 F1 I' b p5.39.217.76& m+ j- ]) A. Z+ U. R* K o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台灣問題一直都是包含美國因素的中國內政議題,同時也經常被北京與華府視為“戰略緩衝”。當美中關係緊張時,台灣問題會浮上檯面,成為兩國的沙包,但美中關係和緩時,台灣的作用順勢下降。不過,由於兩岸綜合國力差距日益懸殊、經貿互動密切但主權意識分歧擴大,以及美、中兩國戰略競逐加劇,讓兩岸關係迷失在十字路口。蔡英文領導民進黨全面執政後,美國面對綜合國力茁壯的中國時,也正面臨政策兩難,一則是放棄台灣,但卻可能鼓勵中國在亞洲實力擴增,讓美國在亞太地區信用破產;另一則是全力支持台灣對抗中國,但卻必須冒著與中國開戰的風險。同時,日益擴大的兩岸主權鴻溝,正埋下今後台海地區動盪的新根源。 6 B$ s1 [& `( P+ @5 h
* l# s' i* ~5 k5 Y L4 x5.39.217.76 美國長期運用“雙重嚇阻”,一方面警告中共不可對台動武,另方面要求台灣不可推動“法理“台獨”的策略,能否繼續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已經面臨嚴峻考驗。美國國防智庫“藍德公司”認為,共軍在2017年將取得台海空優,到2025年時,共軍反介入與區域拒止能量大增,戰略核武等二擊能力亦更趨穩定,美、中若開戰將勝負難料,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雙方都將損失慘重,讓兩國實力變得脆弱。更何況美國在共軍中長程核導彈以及巨浪二型潛射核導彈有能力攻擊本土的威脅下,美國主流民意已不可能同意出兵為保衛“台獨”而戰。 , C2 N: W4 U. @$ e X/ m% {
6 {5 Q& [ y/ m, O5 f# ~/ k/ a
9 o, m9 D2 n. ~&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美國政府認為蔡英文應明白,兩岸交流溝通管道若因民進黨執政中斷,甚至引發軍事衝突,將破壞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關鍵利益。北京當局則強調,若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華府雖建議中方保持彈性與克制,但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意志與決心已不敢視為心理戰運用。目前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糾結在《“中華民國憲法”》與《“台獨黨綱”》之間,到底要當“中華民國總統”?民進黨“總統”?還是“台獨”“總統”?可能自己都已經搞不清楚。她就職以來,府院黨與深綠團體接連推出相互矛盾的政策方向,蔡英文雖想保持平衡感,卻讓兩岸與國際一頭霧水。 # |0 K. q+ |1 Z.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