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 o0 y O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當局檢討入口豬隻檢驗制度,堵塞漏洞,本是應有之義。但不管如何完善制度,如果有人有法不依,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虛設。根據現時機制,內地豬隻入口後,先由漁護署檢驗豬隻尿液,一旦發現問題,再由政府化驗所跟進確認,在此之前,有關豬隻不得屠宰,更不能出售。今次事件中,漁護署其實一早發現部分來自江西的豬隻存在哮喘藥殘留問題,其後也獲得政府化驗所的確認,然而問題豬隻卻莫名其妙地被屠宰及出售,並在事發近二十小時後才查封。梳理今次事件的過程,人們不難得出初步結論,出問題的可能不是制度,而是制度未被嚴格地遵守。 - ~' g7 [/ S4 X, X: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5 \% w: `8 v. h
明明是人為失職,港府卻拿制度、流程或指引說事,這早已是港府危機處理的常態。這些年來,香港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港府次次煞有介事成立甚麼專案小組,裝模作樣研究一番,提出一些建議,事過境遷,沒有人再當一回事,也從來沒有一個人為事故問責。而在影響深遠的鉛水危機中,市民見到同樣醜陋一幕,港府調查結論是制度出錯,沒有人需要負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為下屬辯護,甚至揚言「官到無求膽自大」,令人側目。公仔箱論壇! D. H$ A2 t s/ y! R8 B
! |& y7 v4 z- E D. Z: P知恥而後勇,如果官僚恬不知恥,而且不論如何失職、瀆職都會有上司「罩住」,不會有任何懲罰,檢討制度勢必成為卸責的代名詞,食不安心的問題永遠沒有解決的一天。禁而不止,則刑罰侮,大家倒是要睜大眼睛看看,港府處理今次的食安問題同以往有何不同。高永文雖然在問責局長中算是表現尚可的一位,有「民望高」之謂,但禁不起一再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