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 ?% ]3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從89.64到64廿四,在香港的悼念活動,儘管人數起落曾經很大,主辦方式卻非常穩定。自前年佔運之前那次開始,情況有變,年輕人不少對支聯會的動員口 號不認同,主要歸結到兩點上面。其一是,「要求平反」包含了一個他們無法接受的隱義:中共是屠殺犯,卻竟然成為了道德申訴的對象和終極的裁決權威;其二是「建設民主中國」,與他們倡議的香港社運新路線牴觸:中國民主遙不可及,香港卻後欄起火燒到眼眉,抗爭心力應該傾注在本土反共抗赤的防守性工作上,行有餘 力了,則河水干犯井水、出擊干預中國政事也不遲。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v$ {% D7 S b! n# A, x
" `! {: Z+ {3 s7 ]4 r4 M公仔箱論壇偏激偏頗 歪打正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G( r9 {1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 ^6 s* M( r& ~% H
這兩點的邏輯其實很都清楚,大家無論派別,深挖下去必有可觀,但可惜其後的爭議略嫌失焦,有些本土/獨派的言論不是激進而是偏激,個別的媒體報道則掛一漏萬,把某些片言隻字放大成為新聞主題,失諸偏頗。# m. ?/ a1 B* u2 U
6 m# H7 T4 W# k, X
偏激的例子,莫過於樹大編委的「龜公鴇母論」。如此提法,傷及太多群眾,實在不智;同樣的意思,盧斯達說的「支聯會是泛民和中共污穢的離岸愛國交易場」便更精準妥當(不代表筆者同意此說)。偏頗的報道,則以「學生要為悼念畫句號」為最;這個錯誤理解,前晚維園晚會的一些台上發言裏也不免。好在,後來《明 報》的一個採訪視頻把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的宣言完整記錄,大家才知道她主張的僅僅是「以大中華愛國主義為出發點」的悼念可以止矣,而她在宣言之後帶領在場者為當年六四死難抗爭者默哀一分鐘,更顯示「畫句號」的報道確實偏頗了。 , P0 \: ^6 S" [2 p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b$ S5 Q6 S' k F7 |
可幸的是,6月4日傍晚的悼念活動沒有受到多大影響,維園燭光如海大體依舊,中大港大的另類悼念內容則比去年更豐富,論壇上老中青猛將如雲,媒體的採訪也非常有效出色。過往,六四翌日各大報不外在年年如是的燭光照上方打出參與人數再加一些小訪問便幾乎是全部,但今年的報道不僅深入詳盡,還抓到了路線分歧背 後的根莖枝葉,如《明報》之在維園、立場新聞之在中大港大。 7 l& X2 s, Z0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0 \7 A! W) ^% utvb now,tvbnow,bttvb然而,從實效的角度看,輿論之前的一些偏激和偏頗,卻很可能起到了歪打正着的效用,讓更多的受眾更小心閱讀這兩天的精采報道。現代傳媒的生態裏,煽情渲染是常態,最要求客觀冷靜的政治文字,動不動就用上「踢爆」、「狂轟」等語詞,老早令你我的耳朵與大腦都麻木;連年有關六四悼念的訊息重重複複,筆者也覺得有點「催眠效應」,今年大家忽地聽到一些很刺耳的說法,很自然豎起耳朵瞪大眼,結果是有利於接收關鍵細節,了解爭拗的來龍去脈。這既有利於年輕人新路線的 推廣,也逼着傳統泛民反思舊做法;這對兩派而言,都是很好的【註1】。 $ p: s8 l1 z1 X! Vtvb now,tvbnow,bttvb* ^( U8 t0 z' W+ e- a- V: k 「行之無效」:後視 v 前瞻: m* d9 Y& y7 J: J5 j6 { 5.39.217.764 m/ i- N; f; W( p
2014年,香港經歷了政改失敗、佔運無果的連串打擊,年輕人的挫敗感很強烈,對一切「行之無效」的做法都抱懷疑甚或持否定的態度,六四維園晚會乃首當其衝。但大家若留意解讀這兩天的有關報道,當可看出,失望的悼念參與者的最不滿,不是「行禮如儀」等技術性指控,而是傳統悼念的後視傾向。年輕人認為更應該 向前看,悼念是為了在中共恐怖統治的陰影之下求出路、在替時日不多的「自由香港」找前途。港大當晚的悼念研討主旨是「六四屠城血未乾,港人前途在何方」;中大現場的兩個論壇則先後以「重組記憶碎片:六四本土面向」、「面對獨裁政權:香港命途的未來去向」點題,都着重前瞻。1 _) ^& Z8 X" Z, f# f
" x+ F2 e$ p0 M. J' F8 R6 f兩三年前,筆者便從與年輕人的交談知道,他們並不全盤否定過往的六四悼念,反而十分肯定老一輩社運人多年來在六四問題上的堅持,更明白六四維園晚會是不少八九十後政治啟蒙源頭。傳媒前晚在中大、港大集會訪問年輕人,發覺有一半以上仍然認為維園的燭光悼念有意義。由此可見年輕人並不太偏激。但是,他們 要求更多、更進取。公仔箱論壇8 Q% t+ \8 b1 c
$ d' B! i# E ?( }8 B) Htvb now,tvbnow,bttvb假如年輕人不滿的聲音出現之後,支聯會順應潮流,把六四維園晚會的組織工作和政治綱領都開放,滙集新的想法並尋得各派共識,未嘗不可以在社運界維持一種團結的局面。不過,這未必是最好的。新路線的孕育、發展和形成,總離不開起碼在一段時間裏與原來的一套劃清界線,甚至有時須把分歧誇大,才能傳遞出有關的訊 息;舊的人與事不一定全錯,但由頭到尾與之摻和一起,新的一方卻未必能夠做到最好。「分裂」也許令不少人心疼,但那是大可不必的。5.39.217.76' c1 a* y. ^4 R
公仔箱論壇. Z2 y1 C. c) \9 q) T6 h 若干看點值得留意5.39.217.76: [5 Y: @" \- @1 v( X8 v% g'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