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會死去,因為他們可以在自己的文字裏永恆。所以,當所有人都在緬懷作者的逝去,我們就不得不為文字的生命而擔憂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0 R2 D2 y* W! {' Z6 ]1 U W* G( V9 P- V8 A1 C
是這樣嗎?上世紀的政治浩劫中,個體的生存狀況遠遠惡化於今日,尚且有有骨氣的錢鍾書、楊絳先生用退回私人生活來抵禦政治對頭腦和思想的徹底異化。然而,彼時他們拼命守住的底線,實則是今日互聯網時代小中產奉行的「精緻利己主義」罷了。知識分子在苦難面前死守的「無爭」,今天變成了苟且的藉口。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S8 A# M1 _4 |9 N/ Y: r$ r百歲的沉重
然而,當紀念老先生的離去成為一件新聞和微信朋友圈裏的聲浪,知識人與思想家的區別,甚至學者與知識分子的區別,也應當被深入討論。讀書再多,沒有批判性思考,又如何?學富五車,沉浸在書齋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有沒有可能和知識分子理想中的公共義務相協調?讀書人不對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智慧貢獻力量,並有勇氣擔當與推動,是否會變成另一種「平庸之惡」?公仔箱論壇2 D) r% X" D. B楊絳先生似乎在學者和知識分子之間有過搖擺。回顧她的作品,有一本《幹校六記》記錄文革生活,今天偶有媒體訴諸文字,對這部作品的評價是,沒有「大放悲聲」。她,所做的,是平靜地敘述一家人如何走過浩劫。不過在這裏,她仍然在強調個人的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與幾乎所有同時代在浩劫中「被打倒」的知識分子一樣,她並沒有大聲問一句:「你們憑什麼打倒我們!」
個人幸福固然重要,可是處在2016年的我們,如果還用上世紀知識文人在政治高壓與運動浩劫中的自保原則,評價一個學者留給生者的生命遺產,到底是逝者的不幸,還是生者的無知、懦弱與犬儒?更令人痛心的是,居然還有悼文,通篇讚揚楊絳作為錢鍾書遺孀的身份,好像她的一生,是因為嫁了這樣一個男人而偉大似的。青年學者蘇小和在朋友圈裏寫到:「楊絳先生安息。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的問題是,雖然讀書很多,但卻思想得太少。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或許有兩點,其一是缺乏先驗真理的引導,導致思想缺乏方向,只好在書頁之間孤芳自賞;其二是肉身沉重,損耗了思想的勇氣。如果一個人不解決這個問題,大抵等於一個中等容量的內存,如此也可以把書傳遞下去。」& [$ _2 I7 H9 |9 D& p* z* \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 Powered by Discuz! 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