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健康資訊] 溴化甲繼承者 苯巴比妥 [打印本頁]

作者: pkktam    時間: 2016-4-8 04:18 AM     標題: 溴化甲繼承者 苯巴比妥

1864年,德國一位化學家Adolf von Baeyer利用尿素和丙二酸,合成了一種全新的化合物。在von Baeyer和同事前往鎮上慶祝的時候,碰巧遇到當地駐軍正在慶祝聖芭芭拉節,於是這種新的化合物,便用了芭芭拉(Barbara)和尿素(Urea)這兩個字的合體——Barbituric acid,來作為它的名字。中文名則譯為巴比妥酸。von Baeyer在有機化學的貢獻非常大,所以在1905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 G( _% k. S3 W' U2 q: g4 m

5 t+ L1 q8 B& k  S1 W# n/ S7 k巴比妥酸本身並無藥性,但在這基礎上, 化學家很快便合成了許多相關的衍生物。在1903年,另外兩位德國的科學家Emil Fischer和Joseph von Mering便發現其中一種衍生物Diethylbarbituric acid能非常有效地令狗隻入眠。此藥後來由拜耳公司生產上市,作為安眠藥之用,並以意大利城市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鄉——維羅納(Verona)為本,將這藥的商品名稱定為Veronal。據說,這是因為研究人員認為維羅納是世上最寧靜的地方,而這藥也同樣地能令人寧靜地休息。Fischer這化學界巨人也在1902年拿到諾獎。
; q# b& W, s, ]6 N1 i( C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 _4 z' x$ l6 t0 ?" S) u
在Veronal後,Fischer再研製了一種名為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的新衍生物。這藥大概在1911或12年,再度由拜耳公司推出市場,同樣是作為安眠之用。不過,一位年輕的德國精神及神經科醫生,Alfred Hauptmann卻發現,除了安眠之外,原來苯巴比妥還能控制腦癇發作。據說Hauptmann在醫院裏休息的地方是在病房之上,晚上卻常因病人腦癇發作而睡不安寧,所以他便給病人使用苯巴比妥。他原意是希望病人能睡得安穩一點,卻因此而意外發現了它對腦癇具治療效果。在經過仔細的臨床研究後,他總結出,苯巴比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抗腦癇藥,比當時的唯一選擇──溴化鉀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少。他的發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便迅速被醫學界採納,令苯巴比妥成為治療腦癇的標準藥物。而溴化鉀在被使用了六七十年後,亦終於完成使命,退出了腦癇治療的舞台。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