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3-27 11:40 PM 編輯 ' m* f) G) q( ^3 R9 d) p7 g!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4 m% ? e! l周日話題﹕「去國立化」與「旺角小事」的道德經濟學- Y. Q n& T* X; q" H
文﹕許寶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 T; N& r: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_( r, s" V0 l0 Z
過去,連繫一些 涉及不同時間、地點、人脈的事情,需要點想象力或創意。然而,近年要把「九唔搭八」的事拉在一起,卻比較容易,因為多了一個「萬能key」——特區政府的 管治能力。例如,政府高層不斷迴避的「去國立化」與大地產商眼中的「旺角小事」,表面上南轅北轍,但民眾不難發現﹕這些不都是在689政權治下發生的嗎? 表面上互不相關的事,其實共享同一個源頭。然而,這個源頭除了表面上的政府管治問題外,還蘊含一種「深層次矛盾」,也就是發展主義與道德經濟之間的矛盾。 . Y3 J0 C0 f' W3 t J N, u8 o3 V" i4 g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D7 C+ {& [+ R p
上層所不知道的民眾「道德經濟」 & Y$ }% O# l4 r* f6 c# i+ j% ?tvb now,tvbnow,bttvb , w z% O# [9 [& Atvb now,tvbnow,bttvb建制派和高官嘗試為689、特區政府和自身開脫責任,認為社會 問題成因複雜,因此僅歸咎政府,並不公平,甚至感到「唔順氣」。如果這種開脫不僅是轉移視線的「語言偽術」,還或多或少反映建制派和高官的真實想法或情感,那麼我們可以說,這種想法或情感所呈現的,除了是無法明白政府應負的責任外,還包括毫不了解狹義的經濟以外的民眾情感動力。; t* B1 e, E* b; e
8 Q0 x% Z, Z$ W- S6 ~tvb now,tvbnow,bttvb英國已故歷 史學者湯普森(E.P. Thompson)在《英格蘭工人階級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和《共有的習慣》(Customs in Common)指出,英格蘭十八世紀的民眾騷動,建基的並不是工資或工時等狹隘的「階級利益」,而是守護過去社群認可的倫理價值和生活習慣,或湯普森所稱 的「道德經濟」(moral economy)。例如,在糧食失收的年代,民眾會透過集體行動,迫使商人無法運送穀物往外地倒賣;又或闖進入商店「強買」麵包,放下未瘋狂提價前的錢幣數值,以作「交換」;以至把想發災難財的投機商人的麵粉銷毁,而非據為己有。這些並不以極大化個人物質利益為目標的抗爭行動,依據的是民眾對怎樣才是一種 合符傳統道德的交易,以至為社群認可的人倫關係的堅持。他們所反對的,基本上是政商上層過分的貪得無厭,破壞社群一直持守的「核心價值」或「共有傳統」。tvb now,tvbnow,bttvb5 g% U3 i/ k3 x' U! G'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