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或創傷可影響日常活動,如走路或爬樓梯等簡單的郁動,有時甚至坐着或躺臥也傳來痛楚。若藥物、改變生活模式或用枴杖等方法也無法改善,病人便可能需要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以人工關節取代壞損的組織,以恢復活動能力。 , r. q! B. g% @6 }' x9 v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O1 W# e* J+ V& R0 R$ z
膝關節是身體最大的關節,維持它在完整的狀態才能讓我們可以活動自如。膝關節由股骨的遠端、脛骨的上端與髕骨所組成,並有大韌帶附在股骨和脛骨上,藉此穩定關節,而關節活動的動力則來自大腿肌肉。三塊骨頭接觸的共同表面被軟骨覆蓋,令關節表面平滑及易於滑動。關節內的滑膜會分泌潤滑液,可把健康膝關節表面的磨擦力降低,減低「骨碰骨」的情況出現。在正常的狀態下,膝關節的各個部分可以和諧協作,支持身體進行日常活動以致劇烈運動,但疾病或創傷等原因就可能會破壞這種協調的關係,於是引起痛楚、和功能破損。 ! ?. Z, s, e' ?+ o0 s& ^- T+ R5.39.217.76% I/ e) q1 ]+ U
全膝關節置換! G6 Y; w/ `, A- Y3 |. {
5.39.217.767 I9 T2 r' d' @2 n" }
需要接受全膝關節置換的病人,大都是膝關節長期發炎,可以是退化性問題,也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創傷引發。關節因持續發炎而令軟骨逐漸磨蝕,硬骨直接磨擦引起痛楚和關節僵硬,甚至引起變形及破壞膝部功能。因此關節炎是導致慢性膝痛及下肢殘障的常見原因。公仔箱論壇* N& q9 u% H0 A7 L! C
. W t3 { t. O' `公仔箱論壇臨床上,全關節置換手術可以幫助大部分的病人解除痛楚,日常活動能力亦大有改善。當然人工關節的機能表現不能與天然的膝關節比較,但病人的活動能力也能大致恢復,能因應個人狀況繼續與一些撞擊性不太大的運動。% v, Q& W6 y. s8 L" q( d( D
5.39.217.761 z# U( r' p2 e& s. B
人口老化及生活習慣不佳,如高脂多肉飲食及少運動等,令關節炎問題更為普遍,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個案亦趨增。以美國為例,過去10年每年進行的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增加了一倍多,當中尤以45至64歲病人的升幅最為急速和顯著。除了因為人們對手術更了解和接受之外,也可能與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愈趨年輕有關。! V% J* p4 {, v5 M- M' F5 K- h4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