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2 G3 w* k) v; s, m, m% K7 R在 書中,邵家臻嘗試解構一個又一個的 「廢青」現象,如夜青、濫藥、援交、網絡成癮。他從事社會工作,但反思青年社會工作,如青年就業培訓計劃與現在流行的生涯規劃教育活動。邵家臻認為「大人們」應反思自身,接受青年的挑戰;我們未必會完全同意他的結論,但他對時下流行青少年問題論述的批判,卻是社會不能無視的。3 d: O _9 [( e7 ?- Y& d0 k% v
. G: A" m/ U5 R7 I& P: h9 M0 u( ^
在「本土」與 「抗爭」以外,其實年輕人還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太懂,卻必須要懂的。要了解年輕人,我們必須要明白青年也並非是「問題」,不是研究的他者、「對象」。對青年問題的反思,是承認他們是時代的主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但世代隔膜和青年面貌的多樣,往往令社會人士未能充分理解他們的心境和現實狀况。 m% g- O) T- m0 V* R5.39.217.76 ' }% {. f) W. v5.39.217.76正因為明白年輕人心中的鬱卒和憤怒,才有與他們對話、和解的可能。這兩本著作嘗試做到的是,擺脫社會的「道德恐慌」,跳離「青年=激進社運」的標籤,把本港青年的處境,更立體、更全面的呈現在讀者眼前。. K! V5 I" Z2 d' L
: E J# V1 ]& Z2 {; W. c3 a, S5.39.217.76延伸閱讀:公仔箱論壇( k6 c; t7 ^, `! f7 l
3 g( y5 M3 T. E$ v( B
.邵家臻(2015),《時代廢青》,圓桌文化 ! s- H. `4 z* Z' N3 c7 N. Ttvb now,tvbnow,bttvb.趙永佳、葉仲茵、李鏗編(2016),《躁動青春:香港新世代處境觀察》,中華書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P* Y! W9 E8 y% e; P9 w8 y
5.39.217.76+ Z( T S# V8 @( \3 b
3 {! C- ^2 a' A% m' H
作者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