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3 y6 z( I$ T/ L: z; k. p/ {4 _2 |% P東漢後期,軍閥割據,北方(長江以北,當時稱「中原」,是經濟政治重心所在)有袁紹和曹操之爭,曹氏最後全勝,跟着揮軍20萬南下,旨在殲滅其餘地方軍事勢力,恢復一統天下。元208年,曹操的軍隊到達長江,與南方兩大軍閥孫權和劉備的聯軍相遇於赤壁。聯軍兵員數目只及前者四分之一,不料卻因為周瑜用了黃蓋的火攻之策,再靠了點運氣爆出大冷門,曹軍兵敗如山倒(這是信史;《三國演義》裏另有文學手筆的精采渲染,即所謂的「七實三虛」)。4 F' z' `% G- i* M" {+ O; R
7 _- N5 N' ^) Q9 x赤壁之戰的結果,就是後世史家所公認的「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經此一役,孫權鞏固了長江以南的東一半,劉備則取得西面另一半,長江以北則基本上還是曹操控制。元220年,曹操去世,子曹丕繼立,篡漢為魏,史稱曹魏。翌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自立為漢帝,因地處西蜀,史稱蜀漢。元222年,孫權自立為吳王,229年稱帝;因佔地在江東,史稱東吳。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l; a4 z" ] r
2 @# T6 r t4 ~7 l7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儘管「天下三分」,但是北方的曹魏仍然最大;位處江南的東吳僅次之,而蜀漢則僅僅佔了這個「天下」的五分之一左右【圖】;也有研究者仔細算過版圖面積,三者的面積比例大約是3︰1.5︰1,和新東補選結果頭三名的得票比例比較,不差太遠(【註1】;數字準確性存疑)。 : Q8 R3 M. F7 c% a5.39.217.76 6 P' X9 E! t1 W& F*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如果看人口分布的話,對曹魏更有利。唐代史家杜佑《通典.卷第七.食貨七.歷代盛衰戶口》提供了如下數字:「魏武據中原,劉備割巴蜀,孫權盡有江東之地。三國鼎立,戰爭不息。劉備章武元年,有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當時魏氏惟有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孫權赤烏五年,有戶五十二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也就是說,曹魏、東吳、蜀漢的人口比例,大約是5︰2.6︰1,差距要比新東補選結果頭三名的得票差距比例大得多!【註2】 0 c& |) o0 Q' |4 Q: G9 F7 l$ l3 g5.39.217.76 3 ]& J: s* {, j8 }! [) I5.39.217.76東漢時,地方管理採三級制,最高地方行政單位是州,其下是郡、縣;傳說大禹置九州,其後各朝沿用,數目略有增加,至東漢初年增至13州。人口密度高的地區,州的面積較細小,反之亦然。曹魏、東吳、蜀漢所佔的州的數目,大致上分別是9、3、1,差距更大了。蜀漢佔的是益州及一些零星地區;諸葛亮《出師表》裏說「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憊」,其實就是說整個蜀漢的佔地都人財匱乏,岌岌可危。這句包含「天下三分」的話,二十四史中最早見於陳壽《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另《國志.吳書九.魯肅傳》則提到「鼎立」。陳壽生於蜀漢,但後來在晉國做過官,在著作裏視曹魏為正統;後人把《國志》改稱《三國志》,把三國平排,但那不是陳壽的意願。陳壽寫曹魏諸主的篇章皆稱「紀」,寫蜀、吳諸主者皆稱「傳」,那就是視曹魏諸主為帝而其他的不是了。但正統歸正統,論及政治軍事形勢,他還是用了「三分」、「鼎足」的概念【註3】。tvb now,tvbnow,bttvb p) L) B' X3 I6 e. @7 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