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周日話題﹕香港,回到18世紀的英國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6-3-6 05:44 AM
標題:
周日話題﹕香港,回到18世紀的英國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6-3-6 05:52 AM 編輯
_9 E0 B9 E+ T7 n4 S% d5 X+ L5.39.217.76
# Y2 Y" W6 i) d. p! }6 e- y$ I5.39.217.76
周日話題﹕香港,回到
18
世紀的英國
1 n( c/ i$ [9 B6 B5 {* Y
文﹕葉蔭聰
公仔箱論壇, D. M4 N5 m9 j: H$ w/ H
, s* v0 R# ^; e8 d0 @7 y# k
" u4 x9 t9 ?) T6 N! H5 D7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該如何評價取得
6
萬多票的梁天琦?單評價他的政治立場,很容易,他及本土民主前線(本民前)大致類同西方的右翼民族主義者(當然是「香港民族」);要挑他論述的毛病也不
難,蕭若元最近在《最新蕭析》中批評梁的本土定義前後矛盾、觀念不清,雖難免予人有黨爭之感,但批評得相當中肯。然而,政治與愛情相似,不太講邏輯與實
證,最重感覺。而且,這些判定容易,卻可能忽略了其更深的政治歷史含意。
& W- I( `3 L$ V5 E" A" Y
8 q" L, B: I8 k( I6 @' |' u$ i
雖然本民前去年剛成立時,已有反水貨踢行李箱的行動,但健忘的香港人注意本民前,大概是始於年初二的旺角騷
亂。騷亂以及之後的「寧為玉碎」的修辭,梁天琦的「忠誠、團結、犧牲」豪語,有人說有法西斯味道,頗具爭議,但說他喚起共同體最後一戰的悲壯感,大概沒有
錯。這種集體感覺也發酵出「暴力革命/非暴力改良」的二分,充滿「暴力革命」的想像。愈來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接受、支持,甚至參與這種想像與行動。相
反,由泛民政黨及社運團體領導的非暴力改良,漸漸失去市場。有些論者更乾脆直接採用清末的革命派與維新派來理解當前香港。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k" A J; ?7 `5 a4 U( h
tvb now,tvbnow,bttvb; r6 r6 ?) V- E
旺角騷亂偶發
非黃花崗起義
- O2 ~2 l2 C4 a2 T: N r
4 F1 g( u$ n& T$ D% z7 s公仔箱論壇
不
管香港如何本土化,政治論述似乎還是離不開大中華的現代歷史經驗感覺,此為一例。把旺角騷亂類比成清末的革命派起義,其實有點牽強。孫文一黨在清末無法如
梁天琦般參政,况且,年初二騷亂與本民前的關係仍然撲朔迷離,我們只知道,前者不是黃花崗起義,後者亦非同盟會。同時,究竟誰或是否有組織預先策劃,難有
明確答案,觀乎騷亂參與者的行為,大概是偶發的。因此,即使認定泛民為康梁一類,「革命」帽子也不可以隨便扣在梁的頭上。
8 S: V/ P# G$ x+ z( y7 M9 I
& D w8 s6 V6 A9 Y5.39.217.76
按現時資料看,旺
角騷亂比較像
1966
年天星小輪加價的「九龍騷動」(官方命名),與
1920
年代末由中共領導人發動的城市暴動、
1956
的雙十暴動、六七暴動等,都相差
十萬八千里。突發騷亂在現代政治中,雖時有發生,但畢竟不是常規政治抗爭。既然是突發,訴求不清,策略及手段不統一,單純判斷一場騷亂為左或右,革命或改
良,意義不大。
9 p2 E4 S+ X. J# b. k0 i3 @+ dtvb now,tvbnow,bttvb
公仔箱論壇" E" d" P, P. x2 N+ M& M4 f3 y
突發騷亂在前現代的政治中,出現次數頻繁,也是民眾參與政治的主要方式。例如明清時期日漸增多的民變,另一個例子是歐洲在
18
世紀的農村騷亂,尤以食物騷亂(
food riot
)為重要類型。這些騷亂只有臨時的領頭人,沒有持久組織,只有零星小組織參與或點火。事件背後雖有一定政治經濟原因,但大致屬偶發的事件。旺角騷
亂由小販擺賣而起,很有
18
世紀英法城市騷亂的特質,例如,突然冒起頭來的領導者,如黃台仰及梁天琦,以至一群本土派領袖,乘風而參選。事實上,騷亂當晚
在與警察對峙之間,本民前甚至突兀地宣布梁天琦要為選舉而遊行。
1966
年的杜葉錫恩絕對沒有膽子及條件去乘騷亂的風潮。
G" Z* v$ x$ ?4 H( |( N
- G- @! g& v. n2 o公仔箱論壇
想起
18
世紀英國維爾克斯運動
公仔箱論壇; v3 E% D6 L4 P8 [/ f
5.39.217.762 p. t6 [) A4 g; k
; x9 @ C. d+ N2 }! V+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藝術家筆下的18世紀英國「激進派」人物維爾克斯(John Wilkes)。(網上圖片)
- n, Y4 L1 T/ Q- o8 X
) W- r. p, V' w% D) a/ }
這
一切令我無法不想起
18
世紀的維爾克斯(
John Wilkes
)及其追隨者(
Wilkites
)。話說當年英國王室還不是虛君,國會也遠不是普選,英王喬治三世獨攬大權之餘,還滲透到國會,保皇派主導,
打壓異見。維爾克斯推動改革當時腐敗不堪的英國國會,爭取言論出版自由。他屢次參選,又多次被英王把持的國會褫奪資格,英王甚至用誹謗罪要把他關進牢房。
, a, N l5 E0 \7 B4 g' F7 u% W0 ~- j5.39.217.76
$ ^: w* B ^7 a: p* f公仔箱論壇
大量倫敦的低下層自命維爾克斯的追隨者,參與一連串騷亂,當時雖已有請願派傳單,喊出「沒有自由,沒有國王」及「維爾克斯與自由」等口號,但間中亦串插與
保皇派群眾毆鬥,襲擊有財有勢者的府邸等騷亂行為。
1768
年,在聖佐治廣場(附近是關押維爾克斯的監獄),騷亂群眾遭軍隊開槍鎮壓,史稱「聖佐治大屠
殺」(
Massacre of St George's Fields
)。
5.39.217.766 h. @6 q! Y+ Q$ h0 O1 h
5.39.217.76: ?- X/ x7 V4 t' l2 u
用今天標準看維爾克斯,他既有激進派特質,也有點投機,他離經叛
道個性,口才出眾,成了他的生存之道。
1774
年他當選倫敦市長,是維爾克斯運動的頂峰。但是,入了體制的他,愈來愈無法駕馭那些追隨者,特別是參與騷亂
的平民。與
18
世紀大部分騷亂一樣,參與者的社會成分複雜,以工人及小商人居多;政治派別多樣,有主張限制王權的輝格黨人(
Whigs
),也有他們的死對
頭保守派托利黨人(
Tories
),更有大量非國教派教徒。這些人當中有激進,有保守,也有反愛爾蘭人的種族主義者。難怪維氏甚至跟英王說,他自己不是維
爾克斯主義者,而他則因為支持鎮壓反天主教的哥頓騷亂(
Gordon riots
)而被群眾捨棄。觀乎維氏的遭遇,梁天琦的政治路途並不如他的口號那樣簡單。
公仔箱論壇- P9 }7 i' Y# q
8 F- L: S q. G* T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英法
18
世紀城市騷亂是一個過渡
階段。城市平民蹣跚學步,學習抗爭,當時還沒有現代政黨、沒有像樣的社運組織(有些簡單的小社團),群眾的政治界線不清,連有點紀律的遊行也不懂。著名的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湯普森(
E. P. Thompson
)認為,接下來世紀之交,以至
19
世紀爭取工人權益及普選權的憲章運動,就是這個難以定性的「暴民」(
mob
)傳統的後續,非國教派的激
進工人領袖把它重新挪用及組織起來,成為左翼政治的源頭。
3 w- [- D4 m: Z. d! v
5.39.217.76* D9 [0 `" {/ {/ f
公民政治學步
左翼政治源頭
2 U4 d+ ^3 C6 M0 c# m7 Q5.39.217.76
) [3 g# N1 Q' K% b6 q- y8 V
如果我們把這段歷史生硬地普遍化成社會進化,旺角騷亂可以說是一種「反祖」現象,回到
1966
年九龍的彌敦道現場,甚至有點像
18
世紀英國騷亂與改革共生的街頭。
6 A% x1 \! d" M X5 \' Y) ?6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 r/ d0 f
香
港自
1990
年代以來,由半調子形式民主、政黨政治及社會運動所構成的公民政治文化(或借用羅永生的「虛擬自由主義」來理解更好),好像有點無以為繼,面
對北京專權在香港擴張,容易令不少本來便沒有多大公民社會認同與想像的人感到幻滅。近年網上流行歸咎泛民主派的無能,本土派更進一步製造「左膠」及「港
豬」罪人。不過,宏觀一點看,這也是普遍的民主危機及民粹主義冒起的症候﹕西方國家極右民族主義政治明星雖不至於三分天下,亦穩佔角色;有人甚至把美國特
朗普的冒起,亦歸為新自由主義殘害社會後,社會底層白人以法西斯面目進行復仇。
& V3 K4 @& X$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 k$ l3 j2 E
港困於無法動搖的一國憲制
% d. J2 P% Z' k2 X
公仔箱論壇* }1 |: Z% z, q
然而,宏觀的大勢,
不應用來解釋掉香港的特殊性。嚴格來說,香港不算是「反祖」,因為,香港的公民政治文化先天不足,只能算是半真半假的進化。我們的半調子民主自由勉強算是
爭取回來的成果,但卻更大程度是「賜予的」,是港英統治晚期(加上與中共協商)培植出來的,扎根本來就不深,拔苗助長下,卻一度以為繁花似錦,妄想躋身民
主地區之列。現在看來,我們勉強只是
18
世紀的英國階段,而且,香港反對派與維爾克斯相比,條件只有更差。維氏以「愛國者」之名,改革一個名不副實的憲制
(「愛國主義是流氓的最後庇護所」其實是當時保守派罵他的話),而香港人則被困在無法動搖、難以認同卻又名實不副的「一國」憲制之中,爭取小城自己「一
制」的憲制權利,至今妾身未名。
tvb now,tvbnow,bttvb* Z I6 J$ m, g. S+ T
公仔箱論壇8 S$ Q: g) ~" P7 Q R4 U& S Q; D3 b
我以為,香港如今的政治形勢,並非任何改革之路無望,若無望,為何連本土派也趕着要參選?都說是抗命的年
代,到底是個怎樣的年代?大概像晦暗、混亂的
18
世紀歐洲時期,是香港人重新學習公民政治的年代。我並不同意本土派對泛民的全盤否定,但現下的確是重新估
量及重整公民文化的時期,沒有什麼可以視為理所當然,包括那「被賜予」的民主自由。
公仔箱論壇+ _ E) X, h, e* e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3 k; D ^0 x, @
回顧歷史,
18
世紀並不是必然革命的年代,因為,除了法國在
1789
年意外地發生了一場革命,它對岸的英國,以至不少歐洲國家的平民騷亂,並沒有導致革命,那是個漫長的社會及政治改革世紀。平民沒有現成的公民政治手段,也沒有革命武器,卻在喧鬧之中,一跌一碰下尋找出路。
1 m: A' r; T5 G* M y
( j, [ I7 e; H' G7 n! a5.39.217.76
[attach]3319032[/attach]
" B% f" u2 `7 C0 G
5 v- @% k" g0 q9 U) v公仔箱論壇
4 B. |' r- `6 i, T# ?
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梁天琦。(資料圖片)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