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m2 v. S8 v6 Q( Z 當然,事物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美國總統選舉是面對全國廣袤二億選民,東北部自由派在全美的政治空間相對拮据,不過桑德斯以耄耋之年還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靠的不是一張嘴或是純粹意識形態的偏向,而是過去四十年學運進入社區深耕細作的結果收成。我在周記說過,美國學運無疑是六七十年代敗陣的一方,從執 法角度而言並無差錯:大批學生被捕,學生組織星散,但從此學生轉回地方政治,從更深邃的社會層面一點一滴改變着這個國家。請注意,這裏是用現在進行式的「改變着」,不是過去完成式的「已經改變」;社會對桑德斯的出陣並不全然抗拒,說明昔日學運諸子的社區工作獲得認同。至低限度,桑德斯年老但嶄新的氣息, 亟欲改變社會的決心,比起老面孔的希拉里來得有新鮮感。這是弔詭不已的命題,卻與美國社會脈動以及政治傳統脗合——政治需要新面孔,這是美國建國二百年一 直充滿活力的成功之道;美國不要舊人,希拉里太熟悉了,不就是八年前競選總統鎩羽而還的那一人?總統選戰失利回鍋再參選,能夠勝出的不多,像希拉里吃過敗仗的政治人物包括克林頓的副總統戈爾。tvb now,tvbnow,bttvb& i. A) f3 a/ n3 c" L
6 H4 V* [4 N! Z7 u7 ]2 `/ A 桑德斯能否過關斬將代表民主黨爭奪白宮大寶,恐怕這個星期的新罕布什爾州初選之後仍是言尚早。然而從美國正統左派一系來說,桑德斯出馬初選還能在全國電視網公開討論誰是進步主義者,不能不說是一大成就。幾場電視辯論下來,桑德斯未見老態龍鍾,但見學運年代菁英;改革者的心靈永遠年輕有活力,就像哥倫比亞 大學教授Todd Gitlin解析六十年代美國學運的經典著作書名那樣《The Sixties: Years of Hope,Days of Rage》,既有憤怒,也有希望。tvb now,tvbnow,bttvb1 |9 W7 o3 T- W5 q' b* E
公仔箱論壇) A3 Y# o% _, `7 L# V9 F( ?6 U
[attach]3301688[/attach]tvb now,tvbnow,bttvb* C) t, |4 S%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