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中國時報:巴黎協議只是控制氣溫第一步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5-12-16 10:49 PM
標題:
中國時報:巴黎協議只是控制氣溫第一步
中國時報14日發表社論說,巴黎協議誕生了!經過兩周的馬拉松會議,終於在台北時間昨天凌晨2時15分落槌,宣布巴黎協議誕生,將在2020年生效。取代京都議定書的巴黎協議,一如各界預料充滿妥協色彩,即使“有牙齒”,也是危危顫顫,但這份協議氣魄地宣布:人類必須進入低碳地球才能永續的願景。
tvb now,tvbnow,bttvb6 q m; e! P, m* ~ N2 Z
( m5 ?7 Y! x" B' D
社論說,巴黎協議突破甚多的關卡,要不是東道主催生婆角色扮演得超級稱職,從開幕時的936個括弧(爭議點),過關斬將到草案出爐降到361個括弧,以迄克服所有括弧使協議誕生,其間辛勞不足為外人道。或謂妥協色彩太高,但誠如大陸談判代表解振華所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邁開第一步,拯救地球永遠是空談。
! Q$ r2 s0 | W F7 c; Q& J
! v1 m+ f1 K! K( U/ T% f$ N1 P公仔箱論壇
g4 r, l# X P; a# C公仔箱論壇
巴黎協議能否順利於2020年生效,仍有不少險阻橫亙。“協議”當然是國際法文件,儘管設下承認(accession)、承諾(acceptance)、批准(approval)的不同難度通過締約國國內法的生效門檻,但可能的變化絕非事前可掌握;美國或可因此克服共和黨長控國會的困局,但這問題不只有美國,任一實施政黨政治、民主選舉的國家,都不免因國內壓力箝制參與國際行動。
8 b, y7 Q8 t. U P7 d, U& a; m9 j6 M
5.39.217.763 ]' ]; N4 p9 @. x$ m& o; p; L
社論說,前車之鑑是,京都議定書1997年底通過,直到2005年2月才跨過生效門檻,長達7年餘的生效路,巴黎協議未必會順利生效;而巴黎協議設定第一個納管國家的檢視是在2023年,其間並不設防,但現況下溫室氣體排放仍在持續增加,8年的檢視空窗期,屆時會是何等局面,沒人能夠樂觀。
! D i) c4 i$ N9 M8 Q公仔箱論壇
% s/ v3 G5 ]# s, q5 K: p/ l- J- Y
另個讓人憂心的是巴黎協議附件比主文多。這雖是國際尋求共識文件的常態,但巴黎協議的附件無疑是意圖收納所有的敏感,以“附件”等同暫時擱置的方式減緩爭議,但是否能奏效?還得等協議過關斬將生效後才能確知;這也是雖然巴黎協議落槌,但前景未必是一片光明的原因。
/ A& ]: c1 |0 L% }0 y
, s: _& O+ B: o6 [6 c5.39.217.76
社論說,這份協議因理想性偏高,對客觀不利的險峻輕忽顯然是個隱憂,尤其是幾個該列入管制的重大暖化因素卻在妥協下放行,更是讓減緩暖化的不確定性增高。例如對航運、航空造成的暖化加劇應列管而未列入,顯然是妥協於國際貿易競爭現實;事實是地球上許多因暖化而獲益的地區,怎麼可能為抑止暖化而截斷自己財路?
5.39.217.76. G) ~/ b i3 R
5.39.217.767 Z7 L6 X7 ^' a- I+ ~
遺憾的是,綠色氣候基金的財務透明度不足,未來將產生許多爭議。綠色基金要在2020年前由已開發國家到位1000億美元,援助開發中國家抗暖化。但協議沒講清楚,這1000億美元是新增的,不包含過去的技術及抗暖化支出;這個模糊很可能成為日後該出錢國家推託的藉口;協議的模糊勢必造成抗暖化基金的爭議。
1 i9 o- G9 X5 G# T t
- e2 c8 Z, F. X- v
眼前太多因獲利而對抑止暖化陽奉陰違的例子。暖化的指標證據是北極海域解凍,北極熊存活岌岌可危;但因暖化造成北極溶冰,讓日本於福島核災後購自烏克蘭的天然氣,能以巨型槽船突破北極航道險阻,順利經白令海峽運抵日本,比原本行經好望角節省6成的燃料成本支出,燃料商怎可能支持減緩暖化?
3 a# a i% c+ d1 J9 c6 J6 M" I& ^/ t公仔箱論壇
5.39.217.76' |3 K7 I% |( |- L+ h
社論說,巴黎協議規範UNFCCC195個締約國與歐盟,沒有任何對非締約國“中華民國”的記載並不意外,但這意味台灣仍一如之前遊走於國際秩序之外嗎?當然不是。巴黎峰會除了會場內各締約國的唇槍舌箭,更多的是場外近1000個非政府組織NGOs的聲音,他們超脫地域、法律地位,監督地球上每一個成員,台灣以其高人均排碳及排碳成長,早被鎖定,實質監督形同天羅地網。
0 h9 M1 T0 R/ A) E h: Y! t
tvb now,tvbnow,bttvb9 @4 S+ Q4 ]. u8 F
讀者應有印象,當年台灣因犀牛角、虎骨入藥,遭到英國環境調查協會(EIA)盯上,在全球以廣告揭發、控訴,甚至升高到聯合國關注,壓力持續升高。這只是一個NGO的影響,事實是跨國、數百個NGOs早就鎖定台灣;包括台灣提出吸睛的高渺目標INDC,受到嚴格檢視是必然。
) ~# o$ T& X3 {/ x, {7 Q3 l: x
; e( g; @8 q1 \( O
社論說,今年11月18日台北出現33.1度高溫,打破55年來11月下旬紀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發布,今年10月全球平均溫度14.98度,是連續第6個月新高紀錄。地球溫度不斷升高,包括台灣人在內,所有地球人都應覺醒,不要讓貪眼前小利的政客與商人繼續危害地球,等暖化大難臨頭才後悔。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