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6 U! G3 |$ D 八十年代中後期,芝加哥公牛有佐敦領軍,從長年不勝變成主場年年爆滿的強隊,揭開公牛王朝序幕;東岸的塞爾特人則以愛爾蘭裔的苦幹,牌面不及可是精神搭夠,多年不墜;西岸金黃色的奢華湖人以速度打開局面,魔術莊遜穿針引線,四十歲老來嬌的渣巴增重至二百二十磅,籃下與奧拉祖雲這些小伙子砸砸撞撞。同一時間,中西部汽車之城底特律的活塞隊乘時崛起,以肌肉而不是速度打球,很有粗線條風格,間中推撞幹架,強悍是標記。湖人塞爾特人都是有歷史的球隊,公牛是中西部第一大城的出品,可是一一都給活塞幹掉或至少不遜對手。平情而論,活塞人腳不及三支對手,但戰意勝人至少一籌,尤其是六呎一吋的隊長湯馬斯(Isiah Thomas),這個出身印第安納大學的控球後衛是精神領袖,於任何層面俱是。公仔箱論壇( V. @' v& I( _2 `3 x9 U7 k
公仔箱論壇. U$ D9 U- y. z( _
民權年代的球場爭逐 & \$ ]5 L/ }! }& S! p5.39.217.76 + F( ~0 R' ^. }5 k- {! ctvb now,tvbnow,bttvb 球場是英雄地,雙方五人打四節四十八分鐘終場,身高身矮悉隨尊便,不能說是絕對平等但各有所求,有五呎四吋的夏洛特黃蜂控球後衛波格斯,有華盛頓子彈的七呎七吋蘇丹中鋒波爾。這裏頭有一則美談,話說子彈選秀選走打球基本功平平的波爾,被傳媒一頓狠扁,教練的回應頗有意思,客觀說明了「天生」與「後天」的解讀:「我可以教他打球,但我可不能教他長到七呎七吋。」當活塞壓下湖人公牛塞爾特人的時候,社會上出現一種聲音,「黑人球員打得好是天生的」。這話到底指向何人,也沒有知道語出何方,但在族裔關係緊張、並不因為《民權法案》通過而大幅緩和的美國,這話馬上惹起軒然大波。討論越過發酵過程,直接進入爭論,黑人球員毫不留情回擊,「你以為我們是野獸?生下來就懂跑曉跳?你看不到我們汗流浹背的苦練」。類似的黑白爭論的另一面發生在活塞球員DennisRodman(羅德曼)身上,一九八七年五月NBA總決賽是活塞對塞爾特人,羅德曼說塞爾特人的LarryBird(布特)三度獲選最有價值球員是「非常過譽」(overrated),「只不過他是白人」(becausehe was white)。' f) E# S: w* d- N
- o9 c: u* |% X* X o% q- m/ }6 |6 ^
這些黑白言語交鋒像羅德曼輸球後的意氣之語,很快就發表聲明「我錯了」,表示向布特道歉。打球總有不能控制自己的一刻,有人會揮拳示意,有人會說幾句話一泄心頭之憤或心中之喜。球賽結束之後,可能還未回到家便已經遺忘場上曾經做過些什麼,然而正如錢幣的另一面,有的是心底潛在的所思所想。我們隔了三十年之後再著太平洋回望,讚揚一個運動員是「天生良材」,只會想到這是得有點過頭的美言,難以想像與族裔爭論扯上關係。然而在多元族裔的地方,這句話在受眾一方聽來,在特定時空下是截然不同的信息。你不能說黑人球員過敏,因為事實上他們在六七十年代成長之時,就是活在權利不對稱的時空之下。一句話聽出弦外之音,那是充滿張力的日子。 1 k' k% m7 @8 i, \/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f4 g( a R3 Z: [0 f5.39.217.76 六十年前的拒乘巴士運動 : K# {6 D t- f2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9 U) j/ c; a
究其原因,一句話或一個動作,都可能在沒有平權的時代成為時代標記。今天在美國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付了錢坐哪兒都可以,六十年前是付了費卻不能坐在某些位子。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一日,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巿,黑人婦女羅莎帕克(RosaParks)坐在一輛公共巴士上的「有色人區」。後來上車的人多了,司機要求車上的黑人依據當地法規讓座白人,包括羅莎帕克。但她沒有讓座,結果被捕,事件掀起黑人社區反彈,四天之後的十二月五日,四萬黑人拒絕搭乘巴士,徒步走路上班,打響美國黑人民權鬥爭的第一槍,史稱MontgomeryBus Boycott(蒙哥馬利拒搭公車)。多少年後,羅莎帕克回憶那天的情景歷歷在目,司機朝她走去的時候,「我感到,我的決心猶如寒夜包擁著我的厚被」(Ifelt a determination to cover my body like a quilt on a winter night.)/ r) E5 F4 W0 N/ g6 y
: L7 a8 S$ ?( X 渣巴對高比的遙遠和應8 m" k1 r, ?' `& `
5 Q, A4 S& O6 ?. D, S9 D" o$ o4 H 平權之路從來不易,高比的湖人前輩渣巴退役之後筆耕不輟,他生於四十年代,經歷黑人被歧視的惡劣時期,對任何形式的歧視極為痛恨。今年六月,正當高比享受退出NBA前的最後一個暑假,渣巴在《時代》雜誌發表一篇長文,談的是美國電視劇對黑人的描寫。或者高比退休之事此前沒有告訴渣巴,可是渣巴的文章呼應了NBA八十年代的「天生」論及如今的「後天」論——「國人視黑人既不是象徵也不是受害者,他們全體就像其他大部分人一樣,孜孜追逐美國夢」。美國夢是虛詞,「既不是象徵也不是受害者」(neither icons nor victims)才是說中要處;沒有天才,只有刻苦走出另一片天。高比多年的苦練是有心為之,然因而留下的遺產(legacy)是無意間得著的自我救贖。 ; A0 q* i$ J! I, I9 U4 X8 d. y% `( G7 L6 _" g) o6 J' R
蒙哥馬利巴士事件六十周年之際,渣巴十二月二日寫給已然宣布退休的高比的長詩〈退休,抱擁他就像你抱擁我〉(Retirement,embrace him like you did me),言詞懇切,語多殷殷。此詩值得細嚼之處在於球場以外的迤邐人生,較諸高比宣布退休的詩作〈親愛的籃球〉(DearBasketball)更為深刻入裏。兩代湖人名將以詩言志,各有所感,我則獨愛渣巴長詩,球場丁方之地盡見人世,這殆無疑問是高比雪夜的一床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