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A0 x8 |, ]4 P# z, a當然,就算是為了公眾利益而違反保密原則,泄密對社會是有不良影響的。這種行為的確會破壞信任,影響有必要的保密制度。但Bok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阻止或懲罰有理據的和符合公眾利益的泄密行為,而是減少集體保密的覆蓋範圍,加強防止濫用保密制度的防護機制,並強調問責,使公眾討論可以通過正常渠道進行,而不需要依賴泄密行為來監督公權力。 7 I, z# Z* ~) y H/ btvb now,tvbnow,bttvb0 N+ u9 U/ ~& H
回到港大校委會事件,副校任命問題早已引起公眾關注,涉及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等議題,港大校委會校外委員多是達官貴人,而且都是由特首委任的。在做了決定之後,又沒有向公眾解釋決定背後的主要理據。這正是保密加上了權力卻減去了問責。與其批評泄密者不道德,不如先反思一下保密原則的運作和使用是否出了問題。 7 J9 j4 o3 ` R4 `6 e7 [公仔箱論壇 % I+ c) @' n. i* r3 H# O% [註:Bok, Sissela(1989). Secrets: On the Ethics of Concealment and Revelation. New York: Vintage.公仔箱論壇3 v, k. v, ^9 m9 N, z1 F
: T: X! P+ b- L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