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國內地] 中英文化有別 「勤奮」卻無國界 [打印本頁]

作者: serrurier    時間: 2015-10-20 01:21 AM     標題: 中英文化有別 「勤奮」卻無國界

中英文化有別「勤奮」卻無國界公仔箱論壇# T0 f5 v6 A' x+ F2 D7 h# @

2 m% M1 K9 g/ S8 j1 k" Atvb now,tvbnow,bttvb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訪英行程,預計雙方將在金融、環保、核電等多領域展開新合作。不過習近平行前,英國衞生大臣傑瑞米.亨特一番有關「英國人應像中國人一樣勤奮工作」的說辭在英引發政治爭論。
" R' m: ]; _/ |1 A1 o, u7 l1 f) Q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 r- a& _0 V
中國取得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驕人地位,顯然多得本國充足廉價勞力的助益,但也曾因某些企業底層勞工待遇欠佳而遭受「血汗工廠」的批評。中國如何為勤奮工作的人們提供足夠的權益保障,英國政府及民眾又該如何避免高福利陷阱損傷進取精神,是此次習近平訪英所帶來的宏大政經議題之外,觸及兩國民眾痛感的話題。
. m% l2 P: M* W* W* C1 i
5.39.217.76  T3 h* @! t2 L" f  g/ k  Q8 C
英國是全球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在保障勞工權益方面教訓與經驗都十分豐富。亨特在保守黨年會上的講話,並不單純針對中英兩國民眾作出比較,他同樣也將美國人納入比較的範疇,質疑:「我們是個願意要勤奮工作的國家嗎?像那些願意勤奮工作的亞洲國家,也像願意勤奮工作的美國人那樣?」但為何其話語中單單有關中國的那部分會掀起輿論風波,恐怕與中國這些年來的勞工保障現實有相當大的關係。

! t" w. V/ f- O1 v; r; t- p5.39.217.76' @$ U' e: f/ s. N* W6 L
在相當部分的歐洲民眾眼中,所謂的「亞洲模式」,意味着低薪酬、高工時、權利無保障,而逾三十年來經濟發展最快、勞動人口數以億計的中國,無疑是「亞洲模式」的代表。像國際勞工組織曾揭發的東莞血汗工廠,像在工作崗位上猝死的華為等大企業的員工,像富士康的自殺員工,無一不是在經濟高速增長大背景下發生的慘痛個案。

8 i% Y$ l1 h0 s! Z0 O
. W3 `+ V9 R( z7 H, x- T1 Y" _
這些由社會發展付出的沉痛代價,對社會制度提出了嚴峻拷問,也促使中國政府努力提升勞工福利、制定最低薪資標準、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以期為勞工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

+ k7 \+ _" c8 W
* A! a. A; Y/ t' n& i/ B  J/ w0 }( X% a  Y
而從另一層面來看,中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又的確受益於廣大民眾超乎尋常的勤奮付出。這固然與民眾擺脫貧困的強烈個人願望有關,也是民眾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所致。即便分佈在海外的華人,也同樣深受這一文化傳統的影響。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2 W' w, q  h# {

' Z- Y" m! J7 t2 N
絕大多數華人在奔赴異國他鄉開闢事業之時,都會以無比的勤奮投入工作,以期盡快在當地根。這也使得華人員工與其他國家的員工相比,往往更具職場競爭力。

9 v1 P( u, L1 `+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p* T1 y" `- Z7 r9 X
但與此同時,只講勤奮而疏於權益保障,又會使這些華人員工在異國面臨諸多權益受損的事情。像以家族鄉親關係為聯繫鈕帶的歐美等國的華人社區經濟,勞工不得不忍受超低薪酬與超長工時,就是常有之事。即便一些人已經身為開店辦企業的老闆,也會在無形的壓力下不斷鞭策自己勤奮工作,不進則退的心態倣如植入骨髓。

$ |. \. F0 i, v1 X; ?5 j0 r7 o公仔箱論壇
( W' e1 s" M5 D! p1 ?! T
「勤奮」精神並無國界限制。回想歷史上處於工業化初級階段的英國、美國,如果沒有千千萬萬勞工的勤奮付出,何來現代化目標的達成;而相應地,如果沒有勞動者由於資本方對其「勤奮」程度無休止的索取,又何來當年震動社會的勞工抗議浪潮,何來「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誕生,何來如今遍布歐美的工會組織的成立?
6 }# @! {! l1 u: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z& N0 n. k+ O8 s, ~
但事物的發展往往存在兩面性。七年前,震撼全球的歐債危機的爆發不是沒有根源。許多歐洲國家的民眾,長年享受着優厚的福利待遇,每天的工作時間卻屈指可數。民眾寅支卯糧地消耗社會財富,政府又如何可能逃得掉債台高築的「宿命」?
; g% y. ?  u: ?" V* _: c
tvb now,tvbnow,bttvb2 |4 X- \4 }! z& Z; y$ g8 l
高福利、高待遇是人人所企盼的社會,但似七年前歐洲諸國這般未富先貴的作派,卻使人的惰性不斷放大。試想,如果大家都不勞動,又有誰來創造社會財富?從這點上來說,華人的勤奮精神實有其可取之處。
tvb now,tvbnow,bttvb7 L( Q" L2 f% Y  W% t
公仔箱論壇: I& d9 T% `5 d, N+ `
「勤奮」有着刺激社會向上發展的正向作用。但政府應制定政策、法律,確保「勤奮」精神不被資方過度透支、濫用,確保勞工權益不被侵害,同時鼓勵民眾正視創造社會財富與保障個人享受之間的關係,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和諧發展,「勤奮」才能彰顯其真正價值。而這也是包括中英在內各國政府都須直面的議題。
. @* |" L9 ]5 n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