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借用絲綢之路這一歷史資源,與沿線各國發展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它涉及幾十個國家、數十億人口,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形態。海行靠舟,陸運需車。語言,即思想之舟輿。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語言如何鋪路、怎樣搭橋? / B- c2 w i5 a! U& H
' o* O9 A5 S. ^ b' t( k* [4 Jtvb now,tvbnow,bttvb 5 u$ m" P- q# Q. y- m+ }: Q/ }公仔箱論壇 既達意又表情。習近平同志在哈薩克斯坦首談絲綢之路經濟帶時,就高瞻遠矚地提出“五通”。實現“五通”,當然需要語言互通。首先,政策要用語言表述。協商制定區域合作規劃與措施,並使相關政策、法律、規劃、措施為民所知所用,環環都需語言交流。其次,設施聯通更需語言連通。語言之路不通暢,其他方面也難以通暢。再次,“五通”之中,民心相通看似最“軟”,但要把“一帶一路”建設為命運共同體,實現利益互惠、責任共擔,民心相通更為根本。“一帶一路”建設可以用英語等作為通用語,但這種通用語只能達意、難以表情,只能通事、難以通心。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區域各國各族人民最樂意使用的語言。粗略統計,“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國家的國語或國家通用語有近50種,再算上這一區域民族或部族語言,重要者不下200種。這50種或者200種語言,乃是表情、通心之語,應當列入“一帶一路”語言規劃的項目單中。 ' @, k* y, `$ Z( G
2 i. P4 p, p$ V2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W, ? }2 R0 ]tvb now,tvbnow,bttvb 既看得明白又看著順眼。“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贏,表現在語言理念上就是提倡平等互惠。在各種概念的中外翻譯中,應尊重各種文化的語言使用習慣,特別要注意能讓更多的人看得明白、看著順眼,注意詞語使用得體。比如“漢語推廣”“過剩產能輸出”等,都未必是合適的用語,因為這些詞語要麼含有不平等的話外之音,要麼是用中國眼光看世界,容易引起誤讀。此外,有人把“一帶一路”分為“新起點”“真正起點”“黃金段”“核心區”“中心線”“支點國家”等,特別是國內一些地區正在“搶占制高點”。如此“截路分等”是否合適,值得仔細斟酌。如此看來,應盡快啟動“一帶一路”術語研究,制定有關術語使用與翻譯原則,提供具體翻譯詞表,擬訂忌諱詞表或不建議使用詞表,及時提供語言咨詢服務。 + { {8 D3 T3 v-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b* I" s4 o7 k. y8 v& a) v0 r,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