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B+ r- T( m! {) S2 t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海關與水客之間貓捉老鼠的遊戲已進行多年,水客集團早有應對經驗,知道當局的打擊行動只是一陣風,不可能持久。早前深圳當局採取「扣車不扣貨」的行動,迫使水客徒手搬貨,增加其時間成本,可惜效果不彰,水客很快就改用行李箱載貨。事實上,為了打擊水貨活動,港府曾祭出「奶粉令」,早前內地又應港府要求取消「一簽多行」,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水貨活動依然如故,原因是內地水貨客雖然有所減少,但只是給本港水貨客提供空間而已。歸根究柢,有需求就有市場,內地一日解決不了食品安全及產品質量問題,消費信心未建立,中港兩地水貨活動就不會消失。& @8 V B* [/ [& M
5.39.217.76! ?7 K1 g. r Y% S1 U1 f" E
說起來令人悲哀,內地號稱大國崛起,目前已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科技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沒有理由造不出技術成分不高的日常生活用品。內地居民千方百計搜購香港奶粉、洗頭水、廁紙等,甚至山長水遠「出境打醬油」,這是國家的恥辱。中國人有錢卻被國際社會看不起,香港人心遲遲難以回歸,這難道不值得當局深思?事實上,內地有錢人同樣用腳投票,近年移民海外人數不斷創新高,不就是希望喝一口乾淨水,吸一口清新空氣嗎? 3 S. w0 A4 H2 M$ h8 J5.39.217.762 y- K2 H+ I, Z7 E' W
徹底改變「中國製造」等於偽劣產品的形象,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這決不是當局可以無所作為的藉口。正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虧本的生意無人做,水貨活動之所以禁之不絕,關鍵在有利可圖。以奶粉為例,同樣是進口貨,由於香港免稅而內地課以重稅,產生頗大差價,只要內地大幅調低入口稅,問題將迎刃而解。 ! F6 Y% w& y: p5.39.217.76 6 ~! m. `, Q" R7 h9 d6 q! P i% A一言以蔽之,內地對入口貨徵收重稅旨在保護民族產業,本來無可厚非,但特殊國情之下,受保護的其實是貪官及奸商,是落後產能,當國人對國貨無信心,即使付出高昂成本也要從境外採購,這種保護就變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