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0 [3 R: b5 c5.39.217.76然而,上周面世的最新一輪大陸官方數據同步顯示各個經濟環節的困境已經見底,經濟回升在望:各大城市地產市道回暖、(不再是滙豐贊助的)服務業 PMI大升、製造業PMI脫枯向榮。一年來按黨中央國務院主旋律大事唱好股市、上周大跌之際認為「沒什麼好擔心」的《證券日報網》,周六再刊文論述「五大 特徵暗示新買點來臨」【註6】。大家回想,十八屆三中全會主調提倡經濟工作向「華盛頓共識」一面倒,其中一條就是進一步經濟市場化;若經濟已經全面回穩, 卻於此時推出一個又一個的市場干預,豈非都是黨中央「除褲放屁,多此一舉」? 7 l2 a: |3 V. G4 M9 M$ S9 btvb now,tvbnow,bttvb8 ?1 i4 D$ {1 _2 A 三、「平準基金」史有惡名 . V& C5 h c' x6 p. I# g ! c# ?" a/ v# |tvb now,tvbnow,bttvb中國人很早就懂得市場的供求規律,並且創制了干預市場、調控價格的一些機制,更對那些機制的流弊有實證的了解。兩千年前西漢時期已經載入史冊的「平準均輸」,就是有名的例子。平準和均輸是兩回事,這裏只討論前者。6 \9 O& y2 x ^1 t' }
: m- J. N6 i C+ f9 t& y' Qtvb now,tvbnow,bttvb最早記載平準法的兩部典籍,一是西漢桓寬編纂的《鹽鐵論》,記載當時朝廷裏的一場關於政府應否壟斷鹽、鐵、酒等商品產銷的大辯論;一是司馬遷的《史記.平準書》,提及同一回事,但簡略得多。兩者都扼要地解釋了平準法的內容。「桑弘羊為治粟都尉……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即賣之,賤則買之。如此,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則反本(歸田務農),而萬物不得騰踴。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天子以為然,許之。」2 ]" O" A$ q# g7 q& ]
; h/ d/ ~0 j# u2 r h9 K
西漢政府用此法,富商大賈無錢賺,但官府資金充裕,不但可以平買貴賣,還玩贏大商賈,財源當然滾滾進入國庫,桑弘羊也升官發財:「於是弘羊賜爵左庶長,黃金再百斤焉」。不過,當時強烈反對此政策的聲音也有,是借卜巫之口罵桑弘羊:「是歲小旱,上令官求雨,卜式言曰:『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弘羊令吏 坐市列肆,販物求利。亨(烹)弘羊,天乃雨。』」【註7】7 z1 k) E% m' g% K7 v: F: i2 l
! h% D* m& d) F( b& c. Y P平準法的流弊就是會產生官商勾結,到頭來不平不準。《鹽鐵論》裏反對的聲音說這個說得很清楚:「縣官猥發(亂發命令),闔門擅市,則萬物並收。萬物並收,則物騰躍。騰躍,則商賈侔利。自市(壟斷),則吏容奸。豪吏富商積貨儲物以待其急,輕賈奸吏收賤以取貴,未見準之平也」【註8】。理想的平準基金的 確可調控物價╱股價,但如果基金以自身之財雄勢大取代市場裏的原有投機者,打通官府之後自己變成更大的投機者,斥巨資平買搞囤積「待其急」而貴賣,就一樣發財、發大財,而「未見準之平也」。公仔箱論壇/ ?8 M% F1 U% 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