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方案遭否決後,各方暫時偃旗息鼓,政治爭拗的火藥味稍為消減,姿態上也由剛性對撼,轉為柔性對話,並且表示願意聚焦於民生議題。這誠然是正面的轉變,若各方真的以民生為重,政府施政阻力將有望減低,推行措施的效率也可提高,實是市民之福。問題是,政黨與政府對民生問題仍紛爭不絕,要建立共識困難重重,如果這狀態繼續下去,香港發展的困局恐難突破。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1 a/ K+ `3 Q* E9 j& B
tvb now,tvbnow,bttvb3 H: q! B; b6 Y5 P# V! H$ o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指出,特首梁振英上周二發表《施政匯報》時說,在後政改時期,香港要集中處理民生及經濟,政黨應予配合。他早前調動立法會財委會議程,將成立創科局排在民生議題之後,並約公民黨於本周四見面,都展示出友好態度。泛民政黨也多了談民生政策,少了政治鬥爭味道,顯然有意改變政治化形象,讓公眾覺得他們也同樣重視民生經濟。 % A) U7 \9 }) b# O! V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v6 J/ F8 R" k/ [
雙方“扭”爭取民望 公仔箱論壇. H B3 T/ }5 n' d& l r; p' [
( o( _+ M) U3 \: p0 }9 ?3 l 對雙方而言,實際上都有需要作此改變。政府於普選被否決後,不會再重啟政改,政治爭拗衝突估計難以復燃,目前正是將民生施政推回正常軌道的大好契機,從而重建政府的民望。至於泛民與建制派政黨,也知道公眾已厭倦政爭,都期望從政者回歸實務,故必須在民生事務有所作為,才可挽回大跌的民望。 3 i6 f# G! m @6 n( R8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