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j9 ~ \7 c7 K' c- F% X. {" { 專訪中強調,“台灣土地雖小,只有兩千三百萬的人口,但是經濟因電子業、農業及觀光業的支撐,以國內生產毛額來說,在世界排名第二十幾名”,這段文字多半都很正確,問題只有一點,因為農業對台灣經濟幾乎微不足道,一九五二年農業產出佔GDP比率有三二‧三%,二O一二年只有一‧九%,請問,農業對經濟有何支撐?難道可以據此推論在地經濟可行嗎? # `( H0 r. n5 z' t" y
5.39.217.761 Q0 H; t% Y' L( _$ n0 w% z
另外,蔡英文希望加強與世界聯結、扶持台灣品牌,以降低台灣對中國的依賴,但中國大陸現在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舉世各國都積極想要搶奪這個市場的時候,台灣卻要反其道而行,是否明智?有無後遺症?顯然都大有商榷的餘地。 tvb now,tvbnow,bttvb0 z' p, d) a$ B& s6 E- J+ |/ Y0 ~7 G
! u [% \6 w' I# w: j# g/ P 在政治方面,專訪中提到“蔡英文說她會維持兩岸的現狀—這指的是說台北與北京彼此同意對於何者代表中國保留不同的認知”,時代雜誌特別註明,“這是時代雜誌記者的見解。”顯然這不是蔡英文的原意。問題是,蔡英文的原意究竟是什麼?難道記者不想了解?還是記者確實問過,但蔡英文始終模糊以對? " j- p/ `9 R& X# W! P
/ s. L0 l, M) K1 x, mtvb now,tvbnow,bttvb 總之,這篇專訪對蔡英文十分友善,也可能有加分效果,但未必就能斷定,美國已經完全傾向蔡英文。誠如美國兩岸問題專家任雪麗所說:“這場選舉讓所有的改變具體化,反映出民意板塊的移動…我不認為接下來的兩岸關係會更融洽,而這不是美國的政策制訂者想要聽到的東西。”關心兩岸關係的人,顯然應該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