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2 P6 x8 E0 Y" N公仔箱論壇懷仔自願遣返,固然是不得已之舉,也說明他生不逢時。過去的鍾若琳案及談雅然案都得到社會廣泛同情,不少市民為爭取她們居留香港而奔走,雖然最終被遣返,但很快獲內地發放單程證正式來港定居,事件有了圓滿的結局,也凸顯香港人的關懷及愛心。時移勢易,在懷仔事件上,社會同情度遠遠不如以前,可以說今次事件有如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變遷,政治變質,中港矛盾惡化。今時今日的香港,港府管治無能,深層次矛盾惡化,激進勢力興起,從「佔領」到「鳩嗚」,從「驅蝗」到「光復」,鬧劇不斷,加上港府執法不力,不斷向激進勢力低頭,更是起了變相鼓勵的效果。 S E, D" @$ J" j! |5 _ Y. i: W # r( C' T( g, a6 G5.39.217.76一波方平,一波又起,激進組織不會因為懷仔自願離開而罷休,他們正醞釀更大的行動,雙非童淪為下一個被狙擊的目標,小一統一派位為激進組織提供另一個表演的機會。他們揚言本周末將到北區一跨境學童派位中心「踩場」,抗議雙非童「掠奪」港童學位,恐怕屆時又有一場混亂。其實,雙非兒童與無證兒童情況有別,他們在香港出生,有身份證,與其他本地兒童一樣擁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激進組織將矛頭對準雙非童,根本沒有道理。公仔箱論壇7 u. R5 t5 j. p
3 g5 E. u5 ^- m: d0 o* U
眾所周知,雙非問題源於終審法院對莊豐源案的判決,當時輿論已質疑此案對香港影響深遠,奈何司法機構一意孤行,不肯自己糾正。人大釋法本可消除隱患,中央政府也表示願意配合,不料遭政客反對,令問題久拖未決。加上前朝曾蔭權政府鼓勵生育不力,竟然視雙非童為人口生力軍,對內地孕婦來者不拒,致使雙非問題一發不可收拾,埋下今日禍根。5.39.217.760 T# z5 W: V% \2 _! F
+ m4 b( H0 w; y- z. G/ j冤有頭,債有主。激進組織不找司法機構算帳,不去抗議始作俑者,反而為難無辜的兒童,只能再次證明他們欺軟怕硬。這種「抽刀向弱者」的作為,不僅與其標榜的「勇武」格格不入,也不可能得到公眾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