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分隔港人的柏林圍牆/文﹕林沛理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5-5-8 09:57 PM
標題:
分隔港人的柏林圍牆/文﹕林沛理
分隔港人的柏林圍牆/文﹕林沛理
% c6 D5 g2 z1 V# X) I1 `/ I
tvb now,tvbnow,bttvb1 m+ N m' b2 J2 z( w
5 l: A: T | s% C9 _tvb now,tvbnow,bttvb
4 Z2 J% x( w0 `. o: O" P1 z, `tvb now,tvbnow,bttvb
「諸神要你滅
亡,必先令你瘋狂」(
Whom the gods would destroy, they first make mad
)
是源自古希臘西方文化的傳統智慧。香港的樓價已經由「天價時代」進入「癲價時代」,這是否香港的樓市以至整體經濟走向「滅亡」(崩潰
/
衰退)的先兆,不在
本文的討論範圍。我想談的,是如暴走列車的樓市對社會的和諧與凝聚力產生的腐蝕性影響。
b0 F6 f$ G9 K& n9 q
7 a7 c& W+ }; O$ X9 V3 ]9 `, R1 p公仔箱論壇
社會學家最關注的課題,是「社會為何可以存在」(
How is society possible
)?自私自利是人類無法改變的天性,社會既由各式各樣互異的個體
(
heterogeneous Individuals
)
組成,那為什麼他們可以和平共處;而社會又沒有陷入一方得益一方受損的對抗局面?
公仔箱論壇2 H v: U) j1 x- b9 w: m8 u( g6 `
tvb now,tvbnow,bttvb6 E/ B P( m) E) x8 P6 ]
這是因為社會的成員在接受社教化
(
socialization
)的過程中,培養出親社會的情感和行為。同樣重要的,是來自成員共同的語言、歷史、文化和價值觀的凝聚力。不過,社會學家提
醒我們,即使是在相對地和諧與穩定的社會,也會存在着兩股互相抗衡的力量:凝聚社會的力量與分裂社會的力量。一旦分裂的力量凌駕凝聚的力量,社會就會出現
不穩、動盪,甚至解體。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
Georg Simmel
)也指出,不管社教化的過程有多順利、工作有多成功,個人與社會永遠存在着無法彌合的鴻溝。即使是最合群的成員,有時也難免覺得自己是與社會
格格不入的「外人」(
outsider
)。社會是否和諧,端視有多少成員把自己看成是外人,以及這種把自己看成是外人的感覺有多強烈。
9 J6 k3 N& C* Q! @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 G0 {, r, L! ^$ x5 g
香港
樓市如脫韁野馬產生最嚴重的後果,是迫使香港人全民參與一個「只要你輸,我才會贏」的零和遊戲(
zero-sum game
),令社會幾乎無休止地沿着「有樓還是冇樓」的斷層線(
fault lines
)分裂下去。誠然,再沒有其他東西像樓價的升跌那樣,將香港人的利益如此壁壘分明地對立起來。在香港,是否擁有物業乃劃分地位、階層、優劣和成
敗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標準(
social divider
)。你甚至可以說,這是將香港人分隔起來的柏林圍牆,牆內牆外是兩個截然對立的世界。
+ |# V- h5 I' z- e公仔箱論壇
7 G& g; X% L1 `& R7 p
為
什麼香港人的怨氣愈來愈重?為什麼香港會變成抗議之都?這跟長久以來,樓市對社會造成的「兩極化影響」(
polarizing effect
)大有關係。樓價長期違反地心吸力地只升不跌,令為數不少的香港人置業夢碎,甚至無處容身。這不僅僅是住屋問題,也涉及社會排斥的問題。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T, u* b* j A& B
+ Y" o9 R9 R [: C, d
社會排斥(
social exclusion
)是法國學者勒努瓦(
Rene Lenoir
)提出的概念,用來描述社會個別成員的社會權(
social rights
)被剝削之後,與社會整體關係斷裂的過程。這個概念在上世紀
80
年代末開始流行,之後被歐洲委員會採納並用作其社會政策的核心。影響所及,英
國政府也成立了「社會排斥辦公室」(
Social Exclusion Unit
),職責是確保國民不會因為諸如失業、技能缺乏、教育程度低、疾病和家庭破碎等問題而遭到社會排斥。
tvb now,tvbnow,bttvb. ~: j! a4 q; l% R# T
! j& C: w& V- m6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E6 S/ l1 }- h
政府從未從社會排斥看問題
5.39.217.768 `3 E @- ~% \# i' k- U6 E& B
* s: M" I& v; |8 M6 X7 n6 c公仔箱論壇
梁振英自出任特首以來,一直強調處理住屋問題是其治港政策的「重中之重」。然而特區政府似乎從未從社會排斥的視角理解這個問題,因此也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徹
底方法。對身受其害的人來說,無法置業,樓價不斷上升但居住環境持續惡化,構成的是不折不扣的社會排斥:他們因無法參與一種社會普遍認同和高度重視的活動
——
置業和安居
——
而被邊緣化。他們與整個社會之間的紐帶亦被削弱甚至切斷。
( }6 V9 y8 S0 {
T" A3 `$ S' y* H
% _) }( h; y1 x" B, m5.39.217.76
欺詐遊戲是時候改規則
" b' W9 N* P# \( ^
4 S/ a; u! Z% x% k7 k
只有當政府把香港人的置業
和住屋問題定性為社會排斥,才可以看到問題的癥結。社會排斥往往由不公平的遊戲規則造成,又或者是權力和利益集團壟斷市場的結果。所有遊戲規則都是雙刃
劍,會令某些人成為贏家,另一些人成為輸家。明乎此理,政府針對住屋問題制定的社會政策,目標應該是修訂遊戲規則,使之盡可能惠及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從而
使參與遊戲的所有人得到更公平的對待,並且有合理的勝出機會。香港的樓市是一個由地產商操縱的欺詐遊戲(
crooked game
),是時候修改它的遊戲規則了。
tvb now,tvbnow,bttvb5 g* _5 o0 K; W
公仔箱論壇7 u8 |6 q* Y6 V% c" D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