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g/ ~ A8 f8 x5 W1 p+ d5.39.217.76主管機關對金融業務與商品,一貫秉持“監督”重於“管理”、“防弊”重於“興利”心態,對金融業者開發業務及創新商品處處掣肘,業者紛紛出走海外經營相關業務及開發商品。國內專業投資者也因為金融商品選擇過少,傾向到海外金融交易平台如香港及新加坡等較開放市場,從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導致國內資金持續出走,創下金融帳連18季淨流出歷史紀錄。主管機關刻正努力推動金融進口替代方案,希望吸引海外資金來台投資,但未放寬相關法規對業務及商品的限制,注定徒勞無功。 # g: I8 A+ f. p' I9 ~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j+ x" y4 V! `8 n
股市上萬點股民卻無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諸多稅制讓本土股民心冷,包括今年初實施的股利扣抵額減半,可能引發散戶的棄權賣壓,同時參與除權息的股利所得,除了需課徵二代健保補充費外,還要併入個人綜所稅。加上恢復證所稅決策過程粗暴草率,讓股市大戶心寒,紛紛從台股縮手移資海外,多重政策面不確定因素夾擊下,股市無利可圖,參與投資的人,當然一年不如一年。事實上,政府頂層制度設計不利股市,散戶不堪賠累多以退場或在“套房”煎熬,殷實大戶也轉戰更有利可圖的香港、新加坡或上海股市,台股早已逾半由外資持股,說台灣企業為外資打工,一點也不奇怪。 8 u4 T1 M. S% u) [2 u8 M* H
5 U. W) Z5 u# B+ B 解決股民無感問題,唯有對症下藥,全面鬆綁金融法規,尤其資本移動管制;也要提供更多、更具吸引力的金融業務及商品,吸引資金回流。空有理想實質內涵卻早已被掏空的僵屍化證所稅,亦應取消。畢竟對資本市場發展而言,量能是必須的,畢竟股票成交量代表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這才是股市存在的基本目的。量能低迷不振,企業籌資能力也將弱化,長此以往,資本市場將形同一灘死水。 |4 }/ ^3 A( m( b% w
# R9 ~# |: r8 b' j0 ^4 }3 e' V3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進日熱議的台滬通確實有利台股發展,但台滬通不通事涉兩岸政治互信,在2016大選民進黨選情看好情勢下,台滬通可望不可及,除非兩岸解決政治定位問題,或建立紮實的政治互信關係,否則期待台滬通救台股,是不切實際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