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港澳台] 旺報:“習安會”難掩中日深層矛盾 [打印本頁]

作者: qqonqq    時間: 2015-5-1 08:11 AM     標題: 旺報:“習安會”難掩中日深層矛盾

台灣旺報27日發表社評說,繼去年11月北京舉行“亞太經合會議”,近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又在雅加達召開的“亞非峰會”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見面。從習安兩人禮貌性握手和30分鐘的會談氣氛來看,中日緊張關係確實較過去緩和,但離突破仍有相當落差。 # a4 g/ C7 P# v6 ^: a9 n8 A: j( Y- V

: d& g( F" ?# t: h  h  社評說,安倍這次主動積極安排“習安會”,主要仍在營造中日關係柳暗花明,以回應日本輿論的期望及減輕華府的壓力。他迴避北京關切的二戰歷史問題,“亞非峰會”上的演講只提“深刻反省”,略過對日本殖民侵略和受害者表達誠心歉意。   Q5 r5 @8 |* E% _) J
2 ]: T' X' R: ~! w! b
  根據日本右派媒體《產經新聞》的現場報道,習安會晤原本氣氛良好且時有笑容,兩人一旦觸及歷史問題,則僵局立現。安倍顯然無視北京的期望,習近平也在安倍演講前夕刻意的離席。
6 v/ S) s& \% A1 M5.39.217.765.39.217.76$ C! I3 N; Z4 i+ |# A4 D
  安倍在“亞非峰會”的演說只提“深刻反省”,卻吝於對日本殖民侵略和受害者表達誠心歉意,意味中日關係早從歷史分歧走向東亞領導權爭奪。安倍啟程赴雅加達之前接受日本BS富士電視專訪,蓄意抨擊了北京主導成立的亞投行意在借高利貸,刻意坐視3名女性“內閣”大臣參拜靖國神社,峰會期間力促印尼加強軍備回應中國在南海的軍事作為。 4 {. a4 C! ]5 G: r$ c0 v" p+ Y
) a8 A9 X( N( I% f3 r
  社評說,安倍機關算盡,北京無須再期望8月15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安倍會有回歸史實的表述。《讀賣新聞》社論警告安倍一昧否認日本曾侵略中國的後果,點出了“習安會”難掩中日地緣政治的競爭。
# I( e1 j& B/ w3 g3 K. y8 ?
# e4 n) @, ^( N4 }5.39.217.76東亞近代史上從未出現“一山容二虎”的狀況,以往若非“中強日弱”即“日興中衰”。安倍5月訪美計劃至阿靈頓國家公墓致祭、參觀大屠殺博物館與二戰紀念碑,更打算在美國會首次演說誓言反戰,卻不願意對二戰侵略罪行表達歉意,關鍵已非右翼軍國主義思維所能詮釋,而關乎到東亞政經主導權的爭奪。 5.39.217.76! e/ h* e0 M9 K) w: T

8 |! ^, W# B. G/ ^! d! {% p. ctvb now,tvbnow,bttvb  社評說,當下美國推動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已遇困境,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擴大中國的政經影響力,也對日本爭霸亞洲形成巨大壓力。亞投行(AIIB)更對日本主導的亞銀(ADB)營運產生排擠效應,衝擊日本的對外投資,出口和就業市場。財相麻生太郎3月下旬就表示,亞投行若能滿足日本提出的條件,日本會考慮加入,顯見安倍急於二度安排“習安會”,或為探索進入亞投行的路徑。 5.39.217.76* q& ~; d' }+ \2 u# Y' U6 `# d

6 J9 k& h; r* S, a1 f" _$ G2 b6 e3 b  “習安會”表面的和緩,難以掩蓋中日深化的矛盾關係。安倍主政後的“聯美(歐)制中”、對外建構“自由與繁榮之弧”與推動“價值觀外交”,意在形成“圍堵中國網”,但從雙方最近在東亞地區爭取高鐵市場的成效而言,安倍的策略鮮有成果。日本即便贏在高鐵技術、營運經驗或安全體系,卻難敵中國的雄厚資金(提供貸款),亞投行正式運作後更加如虎添翼。面對愈趨緊密的中美關係,安倍愈迴避二戰侵略史實,就愈會惡化中日關係。中美日3邊關係一旦失衡,日本在東亞權力競逐注定會逐漸被邊緣化。
* |* O* x' q% f9 R/ Q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K! b+ E9 ?7 l; [1 a  H+ }
  安倍的錯誤歷史觀已使日本外交處於被動,北京為贏回正確的歷史觀,也耗費了巨大外交和經濟資源,中日持續爭鬥的結局多半會兩敗俱傷。北京已經採取更多的智慧營造中日和解,進而重新締造東亞榮景,但不乏長期抗日的心理準備。習近平在這次亞非會議重申的3項倡議(深化亞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推進南北合作),針對的雖是亞非國家,但也間接告誡日本需要把握機遇,合作建構命運共同體關係。 5.39.217.76, [8 p2 Q/ ]* @- F
tvb now,tvbnow,bttvb" R6 G  n5 d7 q0 U. k3 }
  社評說,中日無法改變地緣關係,雙邊和則兩利,衝突則引發東亞動盪。為避免雙邊爆發軍事衝突,安倍必須本著正視二戰史實的態度,只強調維持和平發展道路,無助於化解中日歷史心結。惟有承認錯誤才能踏出中日未來面向合作、互惠、共贏的第一步,走出歷史夢魘創造新局。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