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l' t. u! F 社論說,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美國左右戰後政經秩序也已70年。儘管從各方面檢視,美國仍是當今第一強權,美元資產仍有其超群的避險魅力,但後冷戰以來的全球化風潮,也不斷刺激世人思索美國獨霸的優與劣。尤其,2007、2008年美國陸續爆發次貸危機,以及雷曼兄弟倒閉所引起的金融風暴,時任聯儲局(Fed)主席柏南克不惜以鄰為壑,強勢推出三波非典型量化寬鬆(QE),美其名是“美國先得救,世界才能得救”,各國卻因此付出市場動盪與政局不安的昂貴代價。 5 l' a% _3 e/ j& E& p' @tvb now,tvbnow,bttvb * ~# q2 J) w% J' m" f7 a6 x& S公仔箱論壇此時此際,倘若能有制衡美國霸權的新勢力出現,就算不是萬民擁戴,也必然吸引可觀的追隨者。而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的中國大陸,正好符合望“制”心切者的期待。亞投行的創始“朋友圈”能從最初設定的亞洲境內,迅速擴展至北美除外的全球各地,正是這種期待下的產物,既出乎主事者中國與旁觀者美國的意料,卻也是大勢所趨。 : B% ]: I. c- I W+ Y8 \# e : }, b4 X7 c6 P7 A' M3 l) n6 }5.39.217.76 與冷戰時期“漢賊不兩立”不同的是,美中(G2)雙軌領導下的“朋友圈”是有交集的,G2本身既競且合,朋友圈彼此也存在競合關係。以歐洲為例,在英國鳴槍掀起輸人不輸陣的申請行動後,名列亞投行創始成員的歐洲國家高達16個,占創始成員總數的四分之一強。英國向來是美國在歐洲最忠實的盟友,卻又是歐盟的異類與歐元區的化外之民,歐陸國家競入亞投行,除了著眼一帶一路的龐大商機,也有與英國較勁的意味。 5.39.217.768 l( {; k; F: S: `
, b I/ D( n$ W1 _5 ^( m3 a1 @ 就歐洲整體利益而言,拉中制美亦有其戰略意義。自上個世紀末亞洲危機以來,歐美對於IMF與世銀的角色定位與領導風格如何與時俱進,即迭生齟齬。歐洲主張給予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更多發言權,卻遭美國國會作梗,而後者的強勢又間接催化亞投行的誕生。 : J( c# W7 o, N4 R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