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時事討論]
葉健民﹕關於三跑的幾個常識問題
[打印本頁]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5-3-20 09:50 AM
標題:
葉健民﹕關於三跑的幾個常識問題
葉健民﹕關於三跑的幾個常識問題
9 o5 j4 |2 ?1 l8 @+ v5 K: S
" {6 F+ q; J0 n5 L+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2 z3 M4 U4 O& j, f* N: X; O; [
行政會議日前通過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的決定,有關方面也公布了相關的融資方案,這意味着這項自回歸以來最大規模的基建工程正式上馬,絕無懸念。
5.39.217.763 B M4 B6 ]" }
# }4 b% p; h2 Y5 w) A4 b) x/ h$ S
對於三跑應否興建,我沒有定見。一方面我並不認同「發展是硬道理」的簡單邏輯,因為在
21
世紀的今天,我們更
應講求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我也沒有「政客」們總要拖垮政府施政的心思,我相信倘若政府一事無成,受害的最終是市民大眾。我只是與大部分市民一樣,樂見正
反雙方拿出事實理據,去說服大家興建與否的道理所在。坦白說,對部分反對的理由,我難以苟同。一種觀點認為是珠三角地區已有多個機場,香港沒有必要再去大
花金錢擴充升降量,反而應和內地機場尋求協作,方為上算。這種觀點,並無多大說服力,因為簡單道理是內地各地方政府並無義務去照顧香港的利益,而香港也不
應主動放棄我們珍而重之的自主權力,全面依賴內地政府的恩澤。也有一種觀點從承受力出發,提出我們應否追求更多旅客數量的懷疑。在反水貨客、反自由行聲浪
愈來愈大的今天,大家自然條件反射地認為我們不應再無止境地追求遊客數目增長。但假如仔細想想,我們今天面對的許多問題,更多可能是因為遊客質素下降。相
對來說,從陸路到港的遊客,消費力較低留港日數也較短。假如我們因為承受力而主張限制遊客數目,但又不想因此要付出經濟放緩、整體消費市道受壓的沉重代
6 I$ j4 y7 @0 y b- Z. u6 \# A
價,便更應想辦法引入更多從空路入港、質量更高的遊客。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更多的空間去考慮如何限制來自廣東一帶的陸路遊客數目。再者,不要忘記坐飛
機來港的不單是遊客,當中也有相當比例的商務客人。作為國際金融商貿中心,我們必須致力令這些商務交流暢通無阻。
: n j* C1 K8 e3 H) K1 A5.39.217.76
) |* E4 s H. r/ I! N& I
但這不意味我全力支持三跑
的計劃,事實上,從公共行政的角度出發,即使政府已完成所有法定程序,項目可以全速上馬,但由於此事影響深遠,投資巨大,政府也有責任去向市民作出一個更
全面的交代,必須就一連串的問題提供答案,以說服公眾有關項目的合理性。具體而言,應否興建三跑是一個回報與效益的計算。當中,政府必須回答
3
個基本問
題:
/ Y6 p' r8 f" ~6 q5.39.217.76
+ m8 ?/ N9 H5 E; e0 ?5.39.217.76
真的有效提高航班升降流量?
5 Y7 {% Q( p. f" ?( f7 @* Ntvb now,tvbnow,bttvb
7 y5 u% X( H! ^: W/ n7 t5 u; p5 K
首先,三跑真的能有效提高航班的升降流量嗎?當中有不少人提到內地空域管制的問題,就是說即
使跑道再多,如果沒有內地航空管制單位的配合,本港航班的升降次數也不可能大幅增加,因此增加跑道根本就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但有趣的地方,是大家的着
眼點完全集中在必須進入內地空域的航班,而沒有考慮整體的航班路線的分佈。從香港前往內地、中東以至歐洲地區,自然必須先向北飛進入內地空域,然後向西轉
航或繼續向北飛;但港人出外旅遊的熱點還有東北亞地區的日本、韓國、台灣、北美洲的美加,以至南亞及澳紐地區,這些向東或向南的航線,又是否受到內地空域
管制的影響呢?它們又佔目前航班總量比例多少呢?即使內地空域限制確實影響到向北飛的航班數目,但三跑又是否能提高向東及向南飛的航班流量呢?沒有這些具
體數字,單指興建三跑是否多此一舉抑或刻不容緩,沒有太大的討論基礎。
. R9 \( S1 N$ X5 x" n
/ H: A3 P5 u9 Y4 i- a5.39.217.76
當然,如何爭取開放內地空域限制,始終是問題關鍵。現時政府的說法是
早於
2007
年已和國家民航局及澳門民航局達成三方協議,並會於
2020
年前(即三跑工程落成前)落實。這種宣示有其作用,但還欠很多具體內容,才能令公
眾信服。這些涉及多個內地地方政府具體利益的協議,沒有中央政府的高度介入,即使有協議文本,也可以是紙上談兵,單憑國家民航局這個局級單位,真的可以擺
平珠三角多個城市以至廣東省政府嗎?在中央政府層次上,又有誰來主持統籌這項工作呢?又或者由這個三方參與的協議工作組召開過的
30
次會議上,又討論和決
定過什麼事項,有具體落實協議的日程表和路線圖嗎?至低限度,可以詳細說明這個
2007
年制訂的優化空域管制的方案,具體內容又是什麼呢?在官民互信不足
的今天,高官一句「你信我吧」,恐怕已不足以取信於民,更多的資訊公開才是正道。
0 \ f% g; E% m1 ]% j! X7 T( k(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e6 t- _3 E: ]1 O1 I3 Z
納稅人實際要花費多少?
6 N6 ^; t6 H; z
tvb now,tvbnow,bttvb9 C; |: x8 p3 @. }
其次,這項工程納稅
人實際要花費多少?日前公布的融資方案,強調由機管局獨力承擔,不動用公帑,工程所涉及所有資金,分別通過提高航機泊位費及徵收機場建設費、舉債及暫停向
政府派股息
3
種方法籌集。驟眼看來,政府確實毋須花費公帑便能玉成其事,但這當中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釐清。機管局暫停向政府派發股息所涉及的
470
多
億,究竟算是機管局向政府借貸、是政府放棄收息變相資助工程,還是以其他形式安排?公眾對此絕對有權知道詳情,因為這批巨額的股息收入,本來就是政府庫房
收益。進一步而言,雖然機管局豪言假如出現超支情况,它絕對會一力承擔,但以近年大型基建情况來看,超支情况似乎勢所必然,但假如情况嚴重,機管局真的有
能力應付嗎?而一旦出現「爛尾」情况,政府真的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政府仍欠我們的,是一個機管局的財政承擔力的全面評估。
1 d% v+ L: N$ m, {+ G
e l F7 j4 g, L) J: c公仔箱論壇
可確保對環境損害減至最低?
w+ a$ q4 V4 F! e6 P8 O
" o- c: [; [) v2 q" L
最
後,我們真的可以確保工程對環境的損害可以減到最低嗎?利益申報,我曾是環境諮詢委員會成員,直接參與了有關三跑的環評工作。環評工作的前提,是在項目倡
議人提供的環評報告及其他資料和有關方面解說的基礎上,判斷有關工程是否符合環評條例所定下的法定要求。符合這些法定要求,是否真的能做到環境保育的目
標,又或者這些要求會否過度寬鬆,這恐怕已超出了環評小組的權限。更值得注意的是,委員在作出判斷時,是基於對一連串政策目標得以落實的假設,這當中包括
特區政府
2020
年的空氣質素指標,國家的空氣質素改善政策,以至珠三角地區海洋生態保育政策的持續推行等。但如何評估和跟進這些政策的落實程度,又或者
假如相關政策目標全面落空時又如何處理,目前主要靠環保署以至漁護署的把關和跟進。但對這個事關重大,政府志在必行的重點基建,這些部門的官僚是否有足夠
意志去捍衛環境,甚至不惜一切地叫停工程嗎?我有所懷疑。政府可否承諾,在現行的監察安排以外設立新的恒常性通報機制,向公眾定時交代工程進行中的相關環
境資訊和更新評估,以確保有關工程不會「超標」進行嗎?如果政府真的想向公眾展示不會因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的決心,這是最起碼的一步。
( X& e% n7 C/ k3 O% w+ G4 c# ^( K
1 V9 G4 M5 i9 Z% j4 z公仔箱論壇
這一
連串問題,都是近乎常識的疑問,並非什麼真知灼見。但我們與其繼續糾纏於信口開河式的項目就是「大白象工程」的指控,與沒頭沒腦的一口咬定沒有三跑便沒有
發展的口號之間的泥漿摔角,政府不如實事求是地主動拿出數據資料,引領我們更深入和理性地討論問題。這也許是我們今天公共政策討論最缺乏的一種態度。
4 z( ^; A) P" R Q* D/ Z
5.39.217.76( y3 P' T$ i) s( \
2 B8 ]1 ?2 |% ^4 }) R- `, p1 B
作者是新力量網絡研究總監、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