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0 q/ w N! R) k; l) N$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回看新浪潮的經驗 2 C6 l1 t* Y$ c r, ^, k. V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4 J' ] s7 C, g( R% d
四十年前的香港新浪潮,跟當時的社會現實又有何關係?這是大題目,我只能分享一點觀影經驗。4 a, X y( z( t
+ P5 q! _# i7 J8 V. X公仔箱論壇不妨先借羅卡先生的〈香港新浪潮﹕在對抗性文化中進行革新〉簡述背景。六七暴動後數年,七十年代初分別有保釣及中文運動等大事,但主流電影不為所動,大片廠如邵氏只繼續生產武俠和喜鬧等類型片。但社會形勢嶄新,一面是反殖氣氛,一面又受西方文化和教育影響,年輕人受到的刺激可想而知,新的電影會、刊物和實驗 電影相繼出現。公仔箱論壇0 A* q. N0 ~( z0 C$ N3 u
5.39.217.767 X1 ~9 V- `: y5 T8 ?* j
[attach]3022890[/attach]9 \& H0 m; _* k6 O3 {% W
7 \ p. z; q& u1 [5 `7 J* |公仔箱論壇七十年代初,香港電台用菲林拍攝《獅子山下》系列,培養出如方育平、林德祿、單慧珠等人。後來,無綫推出了《群星譜》等三系 列,成立「菲林組」,聚集了譚家明、陳韻文、許鞍華、余允抗、嚴浩、舒琪等人,雖然經費緊絀,卻給新人嘗試的機會。另一邊的麗的電視則有麥當雄和蕭若元。佳藝電視在1978年從無綫大批挖角,惜一年內倒閉,電視人才流入影圈,促成多部別於主流的新浪潮電影,「最低限度,這些運用西方電影技術拍成的影片給人 感受到現代的香港;一種主流類型片所欠缺的感性」。 ' F1 a5 b$ i) Q' c. @* n p ) P, Z* V0 m$ Q( d+ htvb now,tvbnow,bttvb但電影圈的運作跟電視台不同,商業壓力大,創作自由收窄,這批電影結果是否真有美學突破或顛覆的野心,一度引起爭論,例如羅卡先生引錄廖永亮說﹕「所以『新浪潮』是出現在電視,而不在電影。」, ]* Q T8 H- F& M: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