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 A$ ^9 o, o3 N5.39.217.76【文運鼎盛的前因】 0 E/ A8 r* g4 ]" S2 G& V公仔箱論壇$ {5 v9 a. v b
現在要講宋初的文運之先,必須要注意由盛唐到五代,帝王政權的興替,與中國文化儒、佛、道三家之學的盛行,並無多大影響。甚至反使當時的聰明才智之士,厭惡亂世,逃避現實,去參禪學佛,或修煉神仙道學的,更為多數。宋朝初建,禪宗的「五家宗派」,正是盛極一時。道家和道教經過宋真宗的提倡,也是有聲有色。例如宋真宗景德年間,公元一○○四年,就有禪僧道原首先彙集禪宗公案的《景德傳燈錄》著作面世,而且有當時的名臣楊億為它作序推薦,這是後世研究禪宗第一都重要的寶典,《五燈會元》等書,都是後來居上的續成之作。在道教方面,也有張京房召集道士所集《雲笈七簽》大部著作的完成,為後世編集《道藏》,開其先河。稍後,有張紫陽(伯端)《悟真篇》問世,融會禪佛儒行的精華,是開創道家「神仙丹訣」、「南宗」的寶典。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_5 ^% B# B2 _" J
8 a0 w6 q+ W; H0 s: e/ b' V% j; n公仔箱論壇但不要忘了,前面已經說過由五代唐明宗李嗣源時代開始的雕刻傳統儒學「九經」出售,以及周世宗(柴榮)時代「九經」的刻版完成,和西蜀四川「九經」的流通,都是促使宋初讀書士子學習儒學更加方便有利的條件,也是使儒學更為廣泛傳佈的原因。因此,宋初文運的鼎盛,並非出於偶然,實在是有它的前因。同時,也需要瞭解,在唐宋的階段,中國的學術文化的重鎮,大多還在關中(陝西、山西)及河洛(洛陽、開封)等黃河流域等地為盛。唐宋的名儒學者,也是這個區域範圍的人物佔多數。過去所謂的「華夏文化」、「中原文化」,或「中原人物」大多也是這一區域的人。1 B9 P' x2 ~- A3 N. i
+ @1 e L% S9 ^" u7 q4 c! v7 R到了宋朝開始,由讀書學儒而考取功名,漸至躍登為朝廷的政要,功顯當時,名留千古的一大群人物,大多都由平民、貧民出身的寒士,正如古人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或如說,「一舉名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等頌辭,便是從宋初開始,考試制度最為成功特出的現象。 ( T# v1 g0 J- N' H+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X* ?+ w" B# i A- u, F' ~9 i; P
但是,同時還有一些讀書學儒有成的學者,淡泊名利,志行高尚的人,始終不求功名,以耕讀自娛,終身以學問為重,雖然名重當時,但又隱居不出的處士也不少。所謂「處士」的意義,就是善於自處,不求聞達於當時的清高代號。這在唐代的習慣上,稱為 , Q7 A) b2 r5 P1 Z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B" Y! s D6 R( M; d
「高士」,再早一點,便叫「隱士」,都是同一涵義的名稱。這一類人,在中國歷代的歷史上,關係也很重要。甚至每使歷代的帝王或朝廷,隱隱約約都在注意他們的言行舉動,心存顧忌。那些帝王將相,生怕被他們看不起,便會覺得自己很不安心。這也是中國歷史文化上的特色人物。如果比照西方文化,從西洋的政治學說上,勉強的比類,便是屬於保留「不同意」的主張,或「不合作」的態度的人。不過,這種比方也很勉強,中國文化中的隱士、高士們,是屬於道家一流的人物。他們絕對不肯只為自己而鳴高,有時為了國家天下人民的利益,也會婉轉設法,提出很有影響力的主意,幫助社會的安定,然後即所謂「功成而弗居」、「沒世而無聞」而已。 1 {4 K' b8 X; V( Utvb now,tvbnow,bttvb ( b9 g. n& f% o, I! {. X$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宋初開國的第二十四年,也就是宋太宗趙光義即位的第十四年,年號「雍熙」開始,就召請當時在華山的隱土陳摶入朝,在名義上是皇帝向他請教道術。究竟他們所談的真實內容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歷史所載,都屬於官府公告式的官話,就不必討論了。陳摶當然不會久留朝廷,立即請辭還山歸隱。但在這一年內,太宗就頒發詔令,要求民間提供遺書。所謂「遺書」,就是有些人的著作,還沒有公開問世,被社會上所不知道的書稿。過了四年,改年號為「端拱」元年,就免了共同起事的布衣之交趙普的宰相職位,正式發佈呂蒙正為「同平章事」(事實上,就是宋朝對宰相的官銜名稱)。5.39.217.76. R8 ?- l4 l V
, I# C6 M2 Y1 e/ P' a, X5.39.217.76明代的文運,諸如此類,所以到了萬曆後期,就形成以太監頭子魏忠賢為首,指顧憲成、高攀龍等兩百多名學者為東林黨,興起黨獄,隨便定罪殺戮儒臣學者。一直到了李闖的民兵入京,崇禎朱由檢自殺,滿清入關,才結束了從皇覺寺開始,到東林書院而變為東林黨的黨爭的歷史,使朱明與太監共天下的三百年王朝了結完案。因此而刺激了明末清初的大儒遺老,如顧亭林、李二曲、傅青主、王船山等,揚棄理學專講性理的義理的弊病,轉而重視實用和考據之學,才使中國文化,從清朝開始,歸於義理(哲學)、考據、詞章三大類的學問。對於獵取功名科第的科舉八股文章,都是餘事而已。 3 d' o& m& i, e/ K' J9 i% c5.39.217.76 J' g9 h" O6 [ 作者: felicity2010 時間: 2015-1-2 09:43 AM
六十、外示儒學內用佛老的清朝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V+ O. o! u# y5 v! P
! l3 {! P% n7 ]6 Rtvb now,tvbnow,bttvb接著明代已盡的氣數,滿清愛新覺羅的入關,便是中國近代史到現代史的關鍵所在。當滿清入關稱帝以後,在過去兩百多年的時間,始終存在滿、漢民族意識情緒的鬥爭。但從滿族的立場來說,因為明末時期,明朝的政權,已經物腐而後蟲生,自己不能收拾,所以才請我們入關來澄情宇內。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天下本是天下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這有什麼不對。雍正《大義覺迷錄》的立論,就是由這個觀點出發。 " s1 U4 v- m& V" htvb now,tvbnow,bttvb 1 X& V9 v# i, ^3 p8 Q) `事實上,從中華民族發展史來講,暫且不說魏晉南北朗的階段,但從唐末五代到南北宋和遼、金、元這個時期,大約三百年之久,表面上,是政權上稱王稱帝和民族性的爭奪。但在華夏文化的立場來講,無論遼、金、宋、元、明、清,實際上,仍然部在儒、佛、道混合的文化基礎上發展演變。只在空間區域上有南北之分,在時間的軌道上,有朝代之別,從中華民族整體的統一文化來講,始終都是—致的。尤其滿族與遼、金在氏族的血統系統上,關係更為密切,這又是歷史上的一個專題,暫且不論。tvb now,tvbnow,bttvb/ R1 |& `8 m) w
tvb now,tvbnow,bttvb0 h4 ~' a9 `) r O/ D0 {
滿族在明神宗萬曆十六年,公元一五八八年,從努爾哈赤統一建州衛(吉林省),首先修建第一座佛寺及玉皇觀等寺廟。正值萬曆二十七牛,公元一五九九年開始,仿造蒙古文字的方法,創造滿文,但那也只是從言語讀音的區別上,創立了文字的符號系統。而在人文生活的文化上,包括政治體制,仍然都是學習華夏文化的傳統,並無另有滿洲的文明。萬曆四十四年,公元一六一六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稱「汗」,建元天命,自稱國號為「後金」,這很明顯的便自認為是金人的後裔。 ' ]6 Z/ ~5 r+ o& J5.39.217.76. F( T" C _8 L! o4 O7 T% y" ]
再列明熹宗七年,公元一六一七年,努爾哈赤卒,皇太極(清太宗)即位,改元天聰以後,政治體制,也更加漢化。尤其在天聰三年,即設立「文館」,並將以往由征明所俘虜的儒生三百人,分別考試優劣,逐漸錄用。天聰四年,議定官制,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統學明朝體制,並今滿族子弟,皆須讀書。當時初建的文館,後來再加改制,到了入關以後,在順治、康熙王朝,便正式擴充成為「內閣」了。所以入關之初的儒臣,如範文程、顧八代(文起)等人,都是鑲黃旗的明儒漢人後代。tvb now,tvbnow,bttvb$ q s0 W9 |9 K3 x3 C G/ Q# S
; K: \9 S, C8 s3 S, ?
皇太極在天聰五年開始,為什麼要命令旗人子弟,皆須讀書呢?如史料所載:公仔箱論壇! g: S9 e& q- A# A }% q. K
}* `2 l8 R. V# h《上(皇太極)諭諸貝勒曰:我國諸貝勒大臣之子,令其讀書,間有溺愛不從者,不過謂雖不讀書,亦未嘗誤事。不知昔我兵之棄灤州(河北地區)四城,皆由永平(河北盧龍)駐守貝勒,未嘗學問,不通義理之故。今我兵圍(明朝)大淩河(遼寧),越四月,人相食、竟以死守。雖援兵已敗,淩河已降,而錦州、松杏(皆在遼寧)猶未下,豈非讀書明理,為(明)朝廷盡忠之故乎?凡子弟十五歲以下,八歲以上,皆今讀書。》公仔箱論壇+ G& i1 u' C* A- v+ D8 y0 Y8 c
4 M: o ^# O4 K公仔箱論壇這就是皇太極在當時已經體會到讀書明理,與忠貞愛國的情操,確實具有重要關係,所以他要旗人子弟讀書。後來再發展到要求武將也必須讀書。但在當時所讀的書,基本上,就是孔孟之道的「四書」最為重要。0 o) P. j+ K) [2 Q2 N
& b0 c: V+ |& A: K* gtvb now,tvbnow,bttvb《進言者,皆欲朕速出師,以成大業。朕豈不願出此!但今察哈爾新歸附,降眾未及撫綏,城郭未及修治,何可輕於出師!朕於舊人新人,皆不惜財帛以養之(如明之降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欲使人心傾服耳。若人心未和,雖興師動眾,焉能必勝。膚反覆思維,我國既定,大兵一舉,彼明主若棄北京而走,追之乎?抑不追而攻京城乎?抑圍而守之乎?若欲請和,宜許之乎?抑拒之乎?若北京被困,逼迫求和,更當何以處之?倘蒙天祐,克取北京,其人應作如何安輯?我國貝勒及諸姑格格等,皆以貪得為心,宜作何禁止?爾高鴻中(時為刑部承政)、鮑承先(時為文信榜式)、寧完我、範文程(瀋陽漢族旗人)等,其酌議以聞。》5.39.217.76% T' W! C, y! L0 P! g+ [' a2 |*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p. {! E) }$ O# a2 N3 _
同時,又諭文館諸臣擇史有關緊要者,據實匯譯成書,用備學習。如說:5.39.217.76" q, D, w4 i9 a8 y
! Z: t1 b0 z# ctvb now,tvbnow,bttvb《朕觀漢文史書,殊多飾詞,雖全覽無益也。今宜於遼、宋、元、金四史,擇其緊要者:如勤於求治而國祚昌,或所行悖道而統緒墜,與其用兵行師之方略,及佐理之忠良,亂國之奸佞,匯譯成書,用各觀覽。又見漢人稱其君者,無論有道無道,概曰天子,安知其即為天之子耶?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居之。亦惟有德者乃可稱天子。今朕蒙天祐,為國之主,豈敢遽以為天之子,為天所親乎?》公仔箱論壇% u4 d; d% T7 N# g4 J* b' y" L' M
5.39.217.76( v5 g' w( o. r. g
接著就以歸降漢官,為各部承政,並遣大學士範文程祭先師孔子。 # L; @+ J, I5 }1 x9 @$ u. D9 Ctvb now,tvbnow,bttvb) M8 }5 e, P) c- B) L
【清取天下幾異數】tvb now,tvbnow,bttvb# M5 J, I, N7 M
2 X# S4 y6 e B7 B9 V4 @1 v Y! ]5.39.217.76事實上,他在這個階段,曾經有兩三次致書明朝請和,而明廷都沒有理會,當然更沒有正式回應。因此,便在計策萬全以後,才一步一步派滿蒙部隊侵近山海關。但仍然不敢有公然征明的大舉。直到皇太極逝世,由第九個兒子,年方六歲的福臨即位,多爾袞攝政。李闖民兵攻入北京,朱明末代皇帝祟禎自殺,吊死煤山,才有吳三桂向滿清乞師,使清廷正當孤兒寡婦當政的危機中,趁勢乘時而駕。由吳三桂為前驅,名正言順地入關進京,登上皇帝的寶座,成為大清朝入主中國的第一代皇帝,年號順治。這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來說,取得天下有如此的容易僥倖,真可算是最稀奇特別的一代,如照古文精簡的說法,便叫做「異數」。也就是說,有特別的好運氣,不是人力所能勉強做到的。 : j: J1 N/ x+ J; N/ n5.39.217.76 2 B @' q' n8 ~# m-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滿清入關,福臨在北京登位稱帝,改年號為順治元年開始,已經是十七世紀的中葉,即公元一六四四年。這個時期,除了帝都北京以外,中國的各省州縣,並未完全被大清朝所統一。除李闖、張獻忠等遣散的民兵勢力還未平定以外,在南方還有「南明」等臨時政權存在。而且各地的抗清武力,皆未削平。所以當順治在位十八年的時間裡,全國還在兵荒馬亂的戰爭狀態,清室的皇權,也還處在安危未定的局勢。 2 m. h3 C# |8 L; W) h- ^2 _tvb now,tvbnow,bttvb + T2 T* V" _+ O1 F5 v* c8 b e5.39.217.76如從軍事武力來講,入關前後的滿清八旗子弟,全數亦不過三萬多人。加上在皇太極時代,收編內外喀喇沁蒙古的丁壯一萬六千九百十三人,另行分編為十一旗(屬於蒙古族的),總數加起來,還不到五萬人。至於當時蒙古的人口,大約在四十多萬內外,但並未完全歸服滿清,何況扣除老弱婦孺,能徵調動員的兵力也非常有限。何以他們能以十來萬人的武力(這是比較寬鬆的估算)入關,統治當時三四億人的中國呢?我們如果要瞭解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明白在人類世界的戰爭史上,最先能夠運用「代理戰爭」的戰略,可以說便是滿清。他們在東北初起,由皇太極時代開始,略地攻城,奪取明朝在東北的要塞階段,已經運用收編了蒙古的旗兵參戰。入關以後,南征北討,也都是以蒙古旗兵參合互用,而從一般漢人來說,無論是滿旗、蒙旗,統稱之為滿清的旗人或旗兵。而且後來平定南方,統一全國,又是運用漢人漢兵作為代理戰爭的先驅。如用洪承疇及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藩鎮四王,便是最明顯的成例。 - W) ]7 j t$ E# h9 q. m7 L公仔箱論壇' D' i9 q! S0 y1 p/ A2 M6 ~5 A
所以當鄭成功在台灣,率水師十七萬北上,入長江,克鎮江,圍南京的戰役,防守北方的旗兵,還不足萬人,而民大多是老弱殘兵。順治和皇太后,表面鎮定,內心已準備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就出關迴避。結果鄭軍因氣象變化,天時不利。加上鄭成功方面沒有準確的偵查情報,而且反攻鄭軍部隊的,也正是漢兵。因此,鄭軍只好迅速退走,反成敗局,雖曰人事,豈非天命哉!公仔箱論壇; T# c& G; C3 N
5.39.217.765 K, d7 U) ^; x( ^
但在北京順治一代的十八年間,除了還須隨時警惕在中國各地用兵的統一戰爭,更大的主要內憂,還在愛新覺羅內廷的齊家問題。所以研究清史上的第一疑案,就是生母皇太后是否下嫁多爾袞,以及順治的早年逝世是否別有原因,甚至民間相傳,都相信順治因受刺激而到五台山出家當和尚去了,這些事故,並不是空穴來風的謠傳而已。正如清代紹興師爺辦案的老調一樣,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而已。 Q) ?! \! d) T/ J8 V$ a
tvb now,tvbnow,bttvb5 M7 p7 ^& M6 s( K' _2 Q: C
但順治成長以後,嗜好禪宗佛法,確是事實,他曾經召請當時深負時名的禪師如:憨璞性聰、玉琳通秀、木陳道忞等大和尚進宮參學,而且自號為「癡道人」,或稱「弟子福臨」,情如世俗子弟。至於順治出家的詩篇,兩百多年來流傳在中國佛教的寺廟中,也並未遭到文字獄的取締,而且還可任意張貼流通,豈非怪事。如果照那些淺近暢曉的詞句來看,正如皇太極等初學漢文的筆法,如云:「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朕(我)本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在帝王家?」「只因當初一念差,黃袍換卻紫袈裟。」「未生之前誰是我,既生之後我是誰?」這和他的孫子雍正登位以前所輯錄的《悅心集》等文句,幾乎都是很可愛的白話韻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u4 p+ C* |0 i# Y3 Y
! f5 C' z# A) y總之,依史論史,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統治中國,除了滿漢民族性爭議的缺失以外,從版圖的一統、政治的清明,乃至文治武功的成就,不但無愧漢唐,甚至可說是超過漢唐。如歷代王朝的女禍、外戚、太監、藩鎮等弊害,幾乎絕無僅有。但這些比較良好根基的建立,完全是從康熙時代所奠定。唯一可惜的,如果在入關之初,捨棄滿族初期偏仄的習性,不改中國傳統的明代衣冠,不下令全國剃髮編辮子,那在統一江山的工作上,必然會事半功倍、順利得多了。我們研究歷史文化,須要特別注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衣冠文物」四個字,它所代表生活文化的重要性。例如滿清入關之初,並未遭遇太大的反抗。但自下令剃髮,改易服制以來,就使當時的全民引起反感,抗拒投降的意識就突然增強了。這種有關生活文化習性的群眾心理問題,看來只是一件小事,但恰恰是為政治國的大關鍵所在,可惜一般人見不及此,英明如康熙、雍正兩代,縱使心裡明由,但也不敢違背祖制,所以就增加歷史政治上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了。1 L. h4 w7 \) k9 z
6 ^. v, V- {4 i( E; G& A- ]( k! i5.39.217.76以我本身親眼看到的一個事實,告訴大家值得參考的一個笑料。當我還在幼小的童年,清朝已被推翻,民國已經建國十多年了。可是在我家鄉的親戚故舊中,還有前清遺老,有秀才、舉人功名的兩三人,始終不肯剪掉辮子。後來被現實環境所影響剪掉了,卻馬上換穿道士衣冠,表示仍然不願投降民國,以此自居為前清的遺老。我的父親對我說,他老人家卻忘了道士衣冠,正是明朝士紳的便服啊!既然要做前清遺老,為什麼還要穿明代的衣冠呢!可見衣冠文物,對於民情心理來講,在無形中,就具有不可思議的精神作用啊! ( L$ S" `+ ^( l3 P( Q" x8 ^' Ytvb now,tvbnow,bttvb) B J6 Y ?& k; Z; M! \
【勤於治學的康熙】5.39.217.76* k3 O' Y3 C0 R5 }) e, V0 l0 c4 o7 W
( _& }$ B$ p* B' [, @; x
康熙只有十三歲,就由他的祖母扶持即位,但清廷的局勢,還在內憂外患,岌岌可危之中。從他逐漸成長以後,內去權臣鰲拜,外平台灣及三藩之亂,安撫蒙藏,綏靖全國,先後做了六十一年的創業皇帝,實在真不容易。而且他對學識修養,也特別勤學,如對天文、數學等外來學識,也特別注意。對於中國傳統的儒家和理學,也很用心,尤其對宋儒程朱的《大學》《中庸》所說的修養,也很有心得。如果從帝王的統治學術來講,他是真的高明。現在只從文治的角度約略來講,例如: & `+ g" ?, X4 H1 l7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 h! X7 |# o+ y/ K" {8 }
康熙九年,以宋儒後裔襲五經博士職。並且擴充順治時代的鄉約,令各地方官責成鄉約人等,每月朔望,聚集公所宣講。自頒訓諭十六條,作為全國人民生活教育的指標;一、敦孝悅以重人倫。二、篤宗族以昭雍穆。三、和鄉黨以息爭訟。四、重農桑以足衣食。五、尚節儉以惜財用。六、隆學校以端士習。七、黜異端以崇正學。八、講法律以儆愚頑。九、明禮義以厚風俗。十、務本業以定民志。一一、訓子弟以禁非為。一二、息誣告以全良善。一三、誡窩逃以免株連。一四、完錢糧以省催科。一五、聯保甲以弭盜賊。一六、解仇忿以重身命。+ G1 B0 U9 a |% n, f7 b/ D6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T# Y7 b4 A1 M3 S
十七年,詔修《明史》。& K* i5 Y" b6 y& d' x3 W" 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