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時事討論] 占中退場:苦澀的民主啟蒙 [打印本頁]

作者: abcd0816    時間: 2014-12-12 06:55 PM     標題: 占中退場:苦澀的民主啟蒙

但凡絕食開始,往往就是運動的終結。被喻為「雨傘革命」的香港占中運動歷經兩個半月的堅持,終遭清場。從浪漫走向悲情,滋味是苦澀的,很遺憾「一國兩制」開不出一朵民主的花。 運動者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即過於遠大,一次到位的民主,在任何清醒的人眼裡都知道是異想天開。但就算「占中」毫無成果地收場,也很難說它是徹底失敗了;因為,這場運動留下了人心的啟蒙,以及對理想的嚮往。在政治現實的高壓霧霾中,它留下了一道清亮的呼聲:中國必須走向民主,少了這根支柱,撐不起習近平標示的「中國夢」。中共的喉舌將「占中」汙衊為一次違法的「騷亂」,甚至說是外國陰謀者的惡意顛覆,但這並不損及「占中」對香港乃至中國大陸的啟蒙價值。 「占中」與廿五年前的「六四」,是一根軸線上的兩個前後呼應的亮點,各自承載了不同的歷史任務。「六四」一代的青年以血為祭,坦克與機槍讓九州同泣萬馬齊瘖,從此一整代中國人政治失憶,只知埋首賺錢;今天的「占中」,是中國歷經「六四」冬眠後在海角的甦醒,它以「一國兩制」為槓桿,企圖在中國土地上進行一次「民主」的催生。然而,一如內外觀察者的預期,在繁榮與秩序為先的時空下,它必須暫時夭折,這或許是民主在中國大陸的專制土地上真正降臨前的一次必要難產。 也許可以說,「六四」從歷史的深處保護了「占中」。香港年年紀念「六四」,自我揀選作為「六四」的記憶保存者,而「占中」也因此得到護庇。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已見成效,當年那種血濺天安門的屠殺已不可能重演,因此,不肯撤退的示威者最終只是被警察抬走。 但「占中」究竟展示了什麼?它究竟留下了什麼意義和政治資產?首先,它是中共統治下第一次直接以民主選票為訴求的民主運動,民主已經正式躍上人民的耳目。「六四」的訴求是反腐敗及言論自由,「占中」則要求真實的公民選票。其次,它在中國邊境展示了「公民不服從」的非暴力抗爭行動,並在歷時兩個半月後仍以和平收場,它改變了中共以國家專政機器結合政治苛法對付抗爭者的「維穩」模式。第三,雨傘的柔弱形象,日後將會逐漸打開大陸多數反占中民眾的心扉,透過影像紀錄與敘事引動人心的共振,進而引發大陸內部的公民運動。第四,「占中」可能導致北京在短期內收緊對香港的政改,但長期而言,普選的對話空間將會更大,「真普選」在更長未來的逐步實現已非不可想像。第五,「占中」產生了高度的在地意義,歷時兩個半月的運動喚醒了香港社會各階層的政治意識,也激發了新一代香港人的主體認同,堪稱香港歷史上最深入而廣泛的一次反省與對話;從此香港將不再只是一個「經濟社會」,而將更進一步走向「公民社會」。 必須強調的是,透過這次的街頭實踐,占中運動者與國際社會也應深刻意識到民主是一個漸進與積累的過程,民粹式的「廣場民主」無論多麼和平,迎來的可能只是烏克蘭式的動盪,或是北非茉莉花式的騷亂;而北京若有一份治國大綱,此刻也到了向「法治」的山頭攻堅的時候。政治思想家法蘭西斯.福山提出政治發展的三根支柱:先要打造一個有效能的國家,次是建造堅固的法治,最後才是可問責的政府。中共打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國家,法治和民主卻始終未備;不久前,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決定已擺出憲政主義的姿態,其實值得觀察與期待。若缺少法治的根基,提前降臨的民主恐怕只是沙上築堡,不旋踵就將坍塌;這類例子,我們看過太多了。 香港人一向以務實取勝,從漫長的殖民地經驗到回歸後的十餘年,務實的香港在經濟、法治、社會穩定各方面都是華人社會的先進。務實者走入偏鋒難免輕忽理想主義,但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卻必須也是腳踏實地的務實派。今天香港提出了民主的訴求,獲得新一代香港人的廣泛共鳴,理想主義終於在香港復甦。我們期盼香港人在理想與務實之間取得平衡,為這次和平的占中運動創造下一個階段的可能性,使具有香港特色的務實民主理想實現。




歡迎光臨 公仔箱論壇 (http://5.39.217.76/)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