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12-12 10:00 AM 編輯 % y Z7 i+ d1 q'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j. ]- a U6 T+ a5 a" D# V. X F
練乙錚: 退場輸目何必計較 時間站在民主這邊3 V. t1 p* i: \( r. s
5.39.217.76: l* x: w) T. t5 V( \/ h0 r
% m ]) l/ F c佔中進入《國際歌》裏說的「最後的鬥爭」,無論在場還是不在場的支持者,此時都會帶着一個信念、覺着一種悲壯。民眾受到鍛煉,養傷生息之餘,對往後「爭民主、護香港」的事業當更有信心,但也會為「階段性失敗」、爭取不到絲毫京港當權派的讓步而難過,且一眾履行公民抗命5.39.217.76& v \7 O8 k& r) u
刑責者,雖不云「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亦必在這個冬日裏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 + f8 F1 Z0 n" Y5.39.217.76 S$ H. E7 t6 k3 N: H1 Q3 H公仔箱論壇然而,真正輸更多的,卻是當權派:本來就不大可能屬於這個小圈子的整個80後、90後世代,如今是徹底失去了。因此,筆者認為,今天香港民主力量的處境,顯然比毛澤東當年寫他那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章時的處境強得多,而且將愈來愈好。然則,佔領者又何需在警暴清場的時候覺得「個心慼住」呢? ! s" i+ b$ X* @/ U E5.39.217.76公仔箱論壇# X3 _: z9 j/ {
下一階段的工作,佔領者已經清楚提出的,起碼有三件:總結運動正反經驗、傳播民主護港訊息、動員新興力量進行體制內(各級議會)的選舉工作。其實,這幾件工作,一些人已經默默地在做。筆者今天先談要總結的幾個方面,然後再看新世代和未來的議會選舉工作。$ D, [( G9 S m% _, E% A) f
公仔箱論壇# s/ ?3 w' h6 A& G, p6 K; m 運動總結:集中/分散、自力/外援、和平/暴力 . C; B% r5 y6 T/ U! | 8 M* |& U+ {/ Z, r3 [) C5 H一些關於對運動總結、反思的文章,已經在新媒體上出現,其中有兩篇合起來可以是討論的一個切入點,因為談的是同一個問題,提出的答案卻剛好相反,皆言之成理。這個問題是:運動無可避免出現不同派別、不同觀點,怎麼辦? 3 n' ~9 [. V1 i 5 E& V) p0 B* H% v% s1 a2 I1 _; y葉蔭聰題為「分道揚鑣,讓運動走得更遠更好」的文章,顧名思義是認為運動裏的不同派系應該彼此劃分清楚,在不同的點上做不同的工作,論述和策略都應該各自獨立制訂;行事分頭,但遇有清楚需要,再行有機整合,做到「每一場運動都有不同的側翼夾擊,形成多重路線與多個陣地」。鄭子健的「漫長的七一:從泛民困局到後佔領憂思」則認為,佔中不能盡如人意,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沒有統一的論述和領導,導致整個運動陷入如每年的七一遊行那樣鬆散龐雜,因此建議第一步由運動的主力(如學聯)試圖建立統一論述,然後「轉化為長期政治力量,蛻變為政黨,行合縱連橫之術,拉攏泛民少壯和本土派,盡力整合民主運動的各股勢力」,參與未來選舉等工作【註1】。 & l2 a) O+ w# J5 W& D 1 X5 J7 R" S3 \3 q2 I5 ^另外一篇署名千里渠、檢討運動不足處的文章「香港人要學習王立軍」,提出「用各種方法迫使英美西方勢力進一步介入香港事務」。這篇文章,大有師法共產黨的味道,因為不止王立軍投靠美帝,歷史上中共起家,就離不開俄共領導的「第三共產國際」的物質支援和直接指揮(雖然黨史裏講到俄共派遣來華領導中共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h! l/ e( {& j8 d
鮑羅廷M.M.Borodin是愈幫愈忙)。tvb now,tvbnow,bttvb/ f1 S( M- _3 X, h: D/ I) R* d
1 q) `: X3 e* ^+ R. S( ^讀過國共內鬥全過程歷史的人,不僅都清楚此事,還知道到了最後期國共打的內戰,根本就是蘇聯與美國之間的一場「代理戰」。中共感激俄共數十年來鼎力相助,所以毛澤東建國後頭等大事就是到莫斯科拜見斯大林(梁振英當選後首拜中聯辦諸大老是此國際歷史事件的香港派系版)。況且,破碗破摔爛碟爛掟,中共既然毫無理據卻一口咬定佔中是受外國力量支配,運動也就不必再忌什麼嫌,而應該(起碼在「23條」立法之前)積極尋求外國幫助了。 ) I. u- H) U" {3 X3 }9 j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o8 `1 U3 u. s4 W) X
民主運動帶有國際性,這點不視作理論而是作為具體歷史的觀察,庶幾乃托克維爾deTocqueville就法國革命的發軔過程首先提出的。托氏的提法很特別。他在《舊政權與大革命》一書的第三章裏開宗明義說:「此前所有的政治與社會革命都是在一國範圍裏發生的。法國革命沒有所謂的一國,而更像是導致國家之間的分界線從地圖上消失了。它衝破法律、傳統、語言和國民性格,把人群分折、組合,把同胞變成仇敵,令兄弟齟齬。更確切地說,它在所有個別的民族之上,建構出一個屬於全人類的思維之國;在這個國度裏,任何人都可以取得公民身份。」這個幾乎兩百多年前的論述,拿來形容佔中,依然貼切! : B# W. P0 M; l% ], U, E4 l4 S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8 O& K; A9 a* P' X. r% s
筆者中學時讀《聖經.新約》,其中有耶穌說過的話:「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紛爭。從今以後,一家五個人將要紛爭:三個人和兩個人相爭,兩個人和三個人相爭;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媳婦和婆婆相爭。」(路加福音12:51-53)若抽離歷史去讀,此話的確難以理解,似乎與耶穌一向提倡的「愛與和平」相牴觸;但如果聯繫到耶穌的宗教革命是超法律、超傳統的,再看看今天在香港發生的這波民主運動如何受到當權派抵制而令社會撕裂,就能頓悟。 7 B( U3 O3 A0 h 7 c9 [6 z$ m% O: Q5 h公仔箱論壇於是,托克維爾繼續說的,就很好理解:「歷史上沒有其他的政治革命帶有這個特性,但一些宗教革命卻是有的。因此,如果要用類比法理解法國革命,必須拿宗教革命與之比較。」他所說的「一些宗教」,其要義必須是一種普世價值;如此,這樣的一個宗教就能跨越一切人類自造的藩籬,撮合所有認同此價值的人,卻在本來親密的群體圈子裏把不認同這些價值的人分隔出來,成為對立的一方。公仔箱論壇9 X' E3 F$ l% c2 c z1 o/ H
Y0 V7 l q) w* q" f其實,不僅民主主義有這個普世特性,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也因為包含民主元素,所以也有類似宗教的、超民族、超國界的傾向,即所謂的「工人無祖國」,所以《共產黨宣言》扉頁上的口號才可以是「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鮑羅廷才可以來華領導中國革命,斯大林才可以軍援中共,毛澤東才可以派兵到朝鮮、越南助戰,胡錦濤才可以在世界各國搞他的「孔子學院」。在這些大歷史背景之下,千里渠的文章的確能夠打破中共近年特別替港人設下的禁忌,引動社會思考。為求深入,筆者也提議大家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遍讀上述托氏巨著裏的有關章節【註2】。5.39.217.765 _1 U1 T9 i* S! q$ Z